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有哪些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7:16:1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而在现代家庭教育目标“金字塔”的外层结构(由身体素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力与辨别力、专业素质、社交能力、信息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模块构成),并非每种能力都需要这些模块。这时,我们就可以按照“长板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孩子的优势项目。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的整体意识,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在哪些地方可以独挡一面、哪些地方需要外部支持。

如果教育方法得当,督促孩子改正不足,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反而会带来强烈的成就感。根据上述分析,木桶的短板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短板,另一类是外部短板。基础性短板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一定要及时进行修补,切不可放任。否则,漏洞会愈来愈大。外部短板可以酌情进行处理:如果资源有限且迫切需要突出长板以激发孩子的活力,则可置之不理;如果条件允许,亦可以进行适当修补。

基础是否存在短板,可以通过一些看似平凡的事例进行判断。比如,基础要是扎实,大厦就可以牢牢地屹立在上面。可是,如果基础存在短板,那么,即便是立砖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很难做好。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总有一些小事不能做好,比如早上起床动作总是非常慢,或者,一些简单的字母总是记不住,那么,孩子的基础素质可能存在一些短板。

前一种情况可能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欠缺,后一种情况可能是孩子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要想改变这些情况,必须从改善基础做起,不断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如果把基础打牢了,看似困难的事情也很容易做好。总之,家庭教育中要正确运用好木桶理论,就要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单项冒尖的关系:基础务必全面,不留短板;专长力求冒尖,把长板做得更长。

如何让《弟子规》合理融入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中去?

大家好,我是文旅心通,拥有两年文化创作问答经验,很高兴回答有关《弟子规》融入家庭教育观念问题。《弟子规》作为清代传统启蒙读物,传承的是孔孟之道,播撒孝悌仁爱信,通俗易懂,让大家喜爱。 《弟子规》融入家庭教育观念贵在践行。《弟子规》不是字面理解的师徒时间的行为规范,而是古代成为士大夫、圣贤人行为标准。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做一个有素质人的行为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行作用,言传身教尤为重要。现代社会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生活压力,大家都很浮躁,也很现实。这就要求大人们要对照《弟子规》扪心自问,要求孩子做的,自己是否先做到呢?这点很重要,也很难,也很可怕。你自己给父母洗过几次头,洗过几次脚,无故像长辈乱发脾气。

是否为了利益不讲信用,向亲戚朋友说了违心的话。一个志愿者告诉我,在学校门口,好多闯红灯是家长拽着学生抢行的,倒是小学生反过来劝家长不能这样做。大人们要放下架子,身体力行做示范,孩子们慢慢熏陶,潜移默化,就养成了良好的素质。社会要形成传承《弟子规》优秀文化的浓厚氛围。这就要社会、学校、家庭齐动员,从阅读理解开始,引导孩子读《弟子规》,解《弟子规》、尚《弟子规》、行《弟子规》。

现代家庭教育最缺失的是什么?该怎么补救?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个人认为,现代家庭最大的缺失,一是缺少中华生命文化传承,包括史前神话、黄帝文化、彭祖文化、老列庄文化等。即敬畏生命,以生命为中心,以延命和生命扬升为目标,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二是缺少养命教育,尤其是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创新习惯。一切皆应为生命服务,而不是损伤生命去追求身外之物。

三是缺少家族、民族文化扬弃传,即站在祖宗的肩膀上,保障优势再发展;为祖宗补缺补憾,昔今未一脉相承,保障生生不息;着眼未来召唤,一切围绕子孙后代的成长发展想事儿做事儿,造福后代。四是归纳为一点,总之是缺失了家族精神,民族精神,命理命道为核心的生命精神,被物质功利蹂躏了。怎么弥补?拜访民间高人,学习隐士智慧,爷子孙三代人一起学习修炼命理命运命道,并切实引领全人类的生活、生存、生产及其发展。

文章TAG: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有哪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