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回不去的《故乡》,鲁迅的故乡讽刺了什么

回不去的《故乡》,鲁迅的故乡讽刺了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2:10:4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1919年12月鲁迅先生返回故乡绍兴,他一路上目睹了故乡的破落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并以这次经历为背景写出了《故乡》。到了久违的阔别的故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人闰土,却又发现他已经不是理想中的样子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抨击了万恶的黑暗社会制度。

鲁迅的文章抨击了什么

鲁迅的文章抨击了什么

鲁迅先生的文章抨击了万恶的黑暗社会制度。我试通过其笔下的几个人物,看看鲁迅先生是如此揭露这罪恶的封建制度对这些人的压迫的。《故乡》中的闰土形象,少年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特点,而我和其他同伴“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

“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在《故乡》中,鲁迅猛烈抨击封建主义黑暗制度、官僚、兵、匪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祝福》中的祥林嫂形象,祥林嫂悲剧诠释了黑暗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无情迫害。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祥林嫂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

勤劳、善良、顽强的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在那样的吃人的社会,她不仅没有逃离人生悲剧的苦海,反而走向死亡的深渊。鲁迅通过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愤怒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对妇女肉体上的迫害和精神上的摧残,同时也反映出了劳动人民的愚昧。《伤逝》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勇敢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个人的婚姻自由的悲剧故事。

鲁迅通过这对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势力、婚姻制度对青年一代的迫害,揭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思想等局限性。《阿Q正传》中阿Q形象,坚决批判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毫不留情地讽刺了当时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劣根性。《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抨猛烈抨击了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礼教就是吃人!他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诠释出社会黑暗的根源。《药》这篇小说描述革命党人夏瑜为了理想、自由和信念而死,而他的死却不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还要用馒头沾他的血治病。

文章TAG:故乡回不去鲁迅讽刺回不去的《故乡》鲁迅的故乡讽刺了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