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回不去的《故乡》,鲁迅的故乡讽刺了什么

回不去的《故乡》,鲁迅的故乡讽刺了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2:10:4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鲁迅的《故乡》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鲁迅的《故乡》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我最喜欢鲁迅在《故乡》中一段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成了路。我为什么喜欢鲁迅这段话呢?因为这段话激励我有愿望就要努力去达成,并通过自己努力,那么这个愿望一定会达成。反之,如果你心里有很多愿望,而你一个都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你的愿望一个都不会实现。

有人说鲁迅的《故乡》是悲剧,你是怎样理解的?

有人说鲁迅的《故乡》是悲剧,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起《故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中学课本中,让我们耳熟能详。当初学习这篇文章时,纯粹是为了应对考试,并没有太深入的思考过。而如今再读,感受有很大不一样。鲁迅先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故乡在他的笔下以回忆和现实交叠, 最后故乡的形象破碎,成了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的一句话,没有价值的东西,纵然毁灭了也不会觉得可惜,而悲剧就是毁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故乡对于鲁迅先生当然是有价值的,他生长在那里,那里的人和物对他来说都是童年记忆上的财富,这种价值是精神上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1919年12月鲁迅先生返回故乡绍兴,他一路上目睹了故乡的破落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并以这次经历为背景写出了《故乡》。所以说小说中故乡的“毁灭”对于鲁迅先生来说就是一场悲剧,而这又何尝不是当时羸弱中国的悲剧呢?物是人非的悲剧记忆中在那金黄的圆月下、碧绿的瓜地中,颈带银项圈,手拿钢叉刺猹的少年,是他理想中的故乡印象。

在他看来,闰土就是他童年记忆的财富。但是到了久违的阔别的故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人闰土,却又发现他已经不是理想中的样子了。此时已经他被生活所累,变的憔悴不堪,没有了昔日的灵气。闰土形象前后的巨大反差,是作者理想型的破灭。本来二人,一个是地主家庭的少爷,一个是短工的儿子,两个人的友谊是跨越了物质和阶级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不能想象他经历了什么,变成如今这样。这期间,他受到了怎样的剥削和压迫。随着闰土的一声“老爷”,作者也明白自己已经与他有了物质和阶级上的隔阂,再也抹消不掉。理想中闰土的破灭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悲剧。再看那个豆腐西施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是对再次见到她时的直观印象。

文章TAG:故乡回不去鲁迅讽刺回不去的《故乡》鲁迅的故乡讽刺了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