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插花意境怎么写,意境分析怎么写

插花意境怎么写,意境分析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6:21:1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合,是因为物象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结构有相似之处。反之,没有意象的诗歌就会显得直白与干瘪,失去诗歌应有的韵味。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怎样构建一首现代诗歌。

首先,你得有灵感。【灵感是成为一个诗人的潜质,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比如一段感悟,一段幻想,一段梦境。其次,你得有诗题,诗题是一首诗的基调,汇总。它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诗题可以先定,也可以最后定。若这二者都有了,你就要立意。即这首诗大致是写什么的,奔向什么方向。立意和诗题都须跟着灵感走。

若写作的是爱情诗,你就要把类似的灵感片段收集起来,该裁的裁,该用的用,然后再根据自己情感的宣泄和诗意的延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就构成了一首诗的蓝图。接下来,你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补充完整,然后再根据节奏和韵律的需要,丰满的地方要瘦身,干枯的地方要润色。押韵当然是好事,但切记不可强压,以免冲淡了节奏,破坏了诗句的和谐。

很多人都谈到意境大于格律,请问,什么是意境?

很多人都谈到意境大于格律,请问,什么是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传统诗词创作中呈现出的情景相融、虚实相合、想象无穷、拟意无尽、生命律动、韵味层生的诗意境地或是无限空间,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空间,是需要深入体会和玩味才能感受到的艺术享受。意,指诗人的思想意志;境,是指自然景观。意和境浑然一体即为意境,“意境”一词现如今已发展到境界之说。在意境一词出现以前,人们一直探索和发展,寻求诗文表达和表现的要旨。

文质,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指人而非文章,魏晋之期,“文质”概念被广泛转化到文论中。文气,来自先秦时期“气"的概念,曹丕《典论.论文》中“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致之”由此“文气”便成了文论日贯用术语,还延伸出了灵气、骨气、逸气、神气等。也有人把气和质结合起来,成为“气质”。

风骨,最早出现在汉代,魏晋最盛行,但也是指人,南朝时代引入文论,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即是专述,意即情志感人,文辞精炼,有气有劲,气韵生动。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他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这里的“意境”大概是强调的“意",而非我们现在理解的"意境"。中唐之后,权德舆堤出"意与境合”,司空图提出“思与境偕”,开始强调“意”与“境"契合,也就是主张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有机联系起来,共同作用于艺术发挥,后来文者加以深研提练和推广实践,使“意境”一词的涵义不断丰富,也推动了传统诗词的不断发展。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同时,也是王国维对“意境"进一步发挥,形成了更能准确表达,更有指导意义的文学修辞。他在《人间词话》中在“意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境界"一词,将“意”和“境”一元化,形成“情景合一”“意境合一"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也是抒情,将意境升华为物景、情景、意境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美学艺术。王国维《人间词话》明确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后来,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诗词而言了,由于其凝炼性和对大众醍醐灌顶般的感悟性,也被广泛而普遍地引用到所有艺术创造和学问研究的历程,甚至是人生奋斗的过程。条友“岁月如歌123512508”诗论箴言:意境——是思想意识对“境”的感受。条友“摇滚晓明”诗论箴言:韵律为体,意境作魂。在不影响意境的前提下要考虑格律,不能专注格律而不成句,也不能完全抛弃格律天马行空,其实相得益彰。

有些年轻人文化也不高,但是会写古诗,读起来也很有意境,他们是怎么写出这些诗的?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水平。我们通常认为文化水平的标志是学历水平,比如某某某是初中文化,某某某是高中文化,某某某是大学文化、研究生文化,认为学历越高文化水平越高。这种认识不能说绝对错,但肯定是偏颇的、不全面的。因为文化水平是指人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文化水平也越高;但是,学历低,却不一定文化水平低。

人的文化水平不一定与学历成正比,但一定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水平就越高。受教育包括在教育系统内接受教育和在教育系统外自学自我教育。其次,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所以文化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可以说包罗万象。文化不只包括文学,并不特指某一领域,天文、地理、历史、科学、艺术、技术、法律、宗教等等无不在文化范围。由于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文化当作文学,而忽视了文化在其他领域的存在。因此,小编所说文化水平不高,并不代表文学水平不高,更不代表古诗水平不高。

最后,一个人的兴趣和后天的努力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文化不同,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有人喜欢用“天赋”来说明问题,但笔者认为,所谓的“天赋”其实是一种“天生的爱好”。有些人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有些人天生对科学感兴趣。即使他们没有上过大学,甚至高中,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兴趣和努力,他们也可以有所成就。沈从文只有小学毕业,却能成为北大的著名教授和作家。爱迪生连小学都没上过几天,却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

文章TAG:意境插花分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