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浅析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油画的色彩由什么组成

浅析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油画的色彩由什么组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02:1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中国画的随类赋彩和西洋画的色彩构成有什么区别?

国画的“随类赋彩和”西画的“色彩关系”@国画家 是一个非常专业、偏门的课题。所以,一般人不会答也不会看。问题是我提出来的,感谢楼上几位高手认真回答,学习了。我画国画的,画山水,我基本不用色彩,水墨非常高雅。老传统、老先生们的国画,说是“随类赋彩”不如说是“随性赋彩”。传统国画教材里,没有色彩法则,包括《芥子园》。

我理解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就是看水墨需要,赋予一些色彩,锦上添花,所以中国画还有个敬告: “色不碍墨”。意思是,弄不好,宁缺毋滥。因此,看很多国画画的色彩葡萄,一串串红的绿的,晶莹剔透,就是相互没有色彩影响的固有色,是几组单色素描放在一起的拼盘。几乎,老夫子们都这样听从谢赫的指挥。古人说的,安敢不从?但是,上千年了,没有推进,中国画总要革命。

1990年,我写了一篇《东西绘画关系的分野》,提出了色彩关系理论的洋为中用,同时我开始临池实践。要让画面效果说话。经过10年,山东美术出版社为我出版了《怎样画葡萄》一书,用西洋画的色彩关系理论画中国画,我拿葡萄做实验,形成一套《中国画写意色彩理论》。用中国的毛笔、宣纸、色彩、技法,西洋画的固有色、邻近色、光源色、环境色、对比色、呼应色/原色补色/加上纯度推移、明度推移,还有中国笔墨与西画色彩关系的构成啮合,完成了一套新技法。

“面壁十年图破壁”,3000多葡萄实验稿件,2000年元旦凌晨,我全部烧掉!这就是湖南日报发布的文章《丹青焚》。《写意色彩》课题完成,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洋为中用”过程。非常辛苦,但是总有点收获。2010年《桑梓情》在巴黎卢浮宫展出时,老外说,你的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d)非常棒。不择手段使我们的中国画变得更加美丽,使文学更加可口,是我的终身追求。

你如何看待油画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和“笔触”之间的关系?

作为视觉艺术的油画来说,其丰富多姿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来判断眼前的油画作品品质如何,因为色彩代表着画作的一切情感情绪,是否与观者产生共鸣,就看色彩效果了,问题来了:你如何看待油画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和“笔触”之间的关系?油画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和“笔触”之间的关系对于色彩,我相信只要不会色盲的人都不陌生,在艺术中,习惯将色彩分为冷色与暖色,比如,绿、蓝、青为冷色,给人收缩、安静的感觉;红、黄、橙为暧色,给人扩张、热烈的感觉,不论是给人什么感觉,色彩在油画艺术中都是代表一切情感情绪,所谓“笔触”就是指创作时,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形象比喻,好比一个人的指纹,大家都知道“指纹”的重要作用吧,指纹是天下无双,独一无二的,换句话说,“笔触”就是画作风格独一无二的象征,每一个艺术家在创作时都想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特有的“标签”,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笔触在色彩中形成,虽然画笔划过了整个画面,但并不是画作上面所有的色彩都是笔触,要知道,笔触就像人的指纹,稀缺可贵,难以模仿,它和色彩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注意的是“笔触”不是代表画作的情感,而是表现画作的风格,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画作线条的张力由笔触效果决定,创作时笔触的深浅、缓疾,要形成规律、节奏,这才能突显出画面的深度,但这很考验艺术家的艺技,一幅画作里的色彩可以凌乱,好比人的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这都无所谓;而笔触却不能凌乱,它关乎着线条的张力属性,决定了整幅画作的风格,生命力。

文章TAG:色彩浅析油画绘画差异浅析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油画的色彩由什么组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