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专注互联网优质资源分享的技术博客,互联网加教育应该怎么看论文

专注互联网优质资源分享的技术博客,互联网加教育应该怎么看论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29:1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今年研究生调剂火爆,救活不少学校硕士点。大家如何看考研热和研究生教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根据对周围同学考研的观察,总结一下学生的考研初衷。大体来说,学生为何考研,不外乎以下几个缘由:第一,不想过早步入社会,校园无忧无虑的,简单的象牙塔生活与校园外真实、残酷,高压力,高竞争的职场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改善第一学历或专业的就职劣势,提高自己的学历含金量。现在大学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与985,211,双一流高校相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在迈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学历或专业的劣势是很明显的。

为了改善这一劣势,通过考研获得与名校、热门专业学生平起平坐的资历,就成了不二的选择。第三,提高就业平台。现在被大学生群体所青睐的、在“职业稳定性、职业声誉、福利待遇”得分较高的比如公务员、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国企员工等行业领域,在入职招聘人才的遴选中,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这种就业领域对高学历的追求会反馈到教育领域。

第四,源于对虚度大学4年时光的悔过与救赎。挣脱了高考紧箍咒下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有的学生一迈入大学,立刻像报复似地进行了人生的“大反转”:大学前几年一直沉溺于游戏、睡觉、逃课、谈恋爱等“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人生,学业上仅仅追求“及格万岁”。随着大四毕业的临近,这些学生发现自己在填写履历的时候“空空如也”,“一无是处”,在求职市场上屡屡碰壁,不断被否定的失败中,一些学生幡然醒悟,痛定思痛,为了找寻“曾经逝去的青春”而选择加入考研大军。

第五,为了弥补知识短板而考研。有的学生毕业即进入社会历练,在辗转就业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短板,这种知识短板成为自己职业晋升中的强大壁垒,为了弥补知识短板,这类学生选择回到校园继续深造。第六,基于学术兴趣而考研。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基于学术兴趣而读研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初衷。但很遗憾的是,在长期的研究生教学中,我发现基于这个初衷而读研的比例是非常之低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研究生教育的扭曲性。如何看待这种“考研热”呢?我觉得要结合大背景来谈。“考研热”背后折射出了某种社会病态: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与人才市场的“供需”脱节,将“高校划分三六九等”、人为制造出的高校、学历歧视链条,“唯学历论”下的懒政惰政,“单一高考指挥棒”体系下对孩子抹平个性的标准化教育,学术大跃进下的虚假繁荣……综上,基于各种投机心理的研究生教育,学历“镀金”热潮,出现“翟天临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个普通的教师如何有效的转型做互联网 教育?转型阶段应该做哪些调查和准备?

看了许多关于普通教师做互联网 教育的文章,总感觉不得要领,其实已经有许多人在进行尝试了,很可惜,成功的不多,即使成功了,也并不是理想中的互联网 教育,于是不得不深思,究竟什么是互联网 教育?误区:1、将传统课堂通过录视频的形式搬到网络上供人观看,并成为付费项目;2、将辅导形式通过网络,连接教师与学生,多数网络一对一辅导正是这样做的;3、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4、建立教学资源库,进行优质资源付费使用;……为什么称以上为误区?因为这些事都有公司或个人在做了,但和互联网 却扯不上太大关系。

我所理解的互联网 教育,是所有教师都能将自己的教学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同时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网络接收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分信息,教师也能接收到其他教师教学信息,以供自己进化,教师、学生均可通过社交软件进行相互交流,包括师生交流、师师交流、生生交流。每个人都能接收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背后又需要大数据支撑。也就是说,真正的互联网 教育,应该是一个基于云端的系统,它接收所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同时进行机器计算,根据各人需求推送相应的信息,建立特定联系。

例如学生想弄明白一个知识点,他可以向系统发送一条求助信息,然后系统根据他的特征,推送最适合他理解的教师进行讲解,可以是真人讲,也可以是视频,然后根据观看视频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判断理解程度,并给出相应难度的练习,完成练习时,同样根据答案正确与否,选择加深难度或再次推送同类题型。这一切都被系统记录在案,形成学习档案。

文章TAG:互联网博客专注分享论文专注互联网优质资源分享的技术博客互联网加教育应该怎么看论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