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古代请人批评怎么说,批评 古代怎么说

古代请人批评怎么说,批评 古代怎么说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15:09: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而欧阳修、苏轼在《词论》中,李清照是一同评论的: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晏元献,就是晏殊。欧阳永叔,就是欧阳修。苏子瞻,就是苏轼。 她在这里首先肯定这几位大家的学问:“学际天人”,是说他们天道人道的学问都通晓,无所不知,若用这学问来写词,简直就是往大海里面倾倒一瓢水而已,“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但他们的词作都只能算是句读不整齐的诗罢了。“句读”,就是断句,句读不葺之诗,就是长短句。 李清照为什么这么说晏殊、欧阳修、苏轼呢? 因为晏、欧阳、苏这三位大家走的是词的去音乐化的路子。由于一些古乐的渐渐散佚,很多词牌逐渐独立于音乐之外而存在,只靠汉字本身的平仄音调来树立作品的音律,其实是走的汉初一样的路子。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李清照作为当世词人,她的观念是:一,词牌必须附着于音乐存在。二,词牌就该婉约。 当时晏永、欧阳修、苏轼词牌的最大问题是去音乐化。所以李清照的批评重点也就放在这个上面。 在李清照看来,“词别是一家。” 我们今天区分词牌的流派,是从内容上来区分,不必与音乐有关。实际上,晏殊、欧阳修的词是南唐闲相冯延巳的风格,属于“晏欧派”,这与柳永的“婉约派”,苏轼的“豪放派”完全不同。

李清照当时只看到词牌去音乐化的这种危险走向,所以,她写《词论》的时候把“晏欧派”和“豪放派”放在一起给批评了。 而实际上,李清照和秦观一样,本身就是晏欧派的传人。把晏欧派和豪放派并论,是李清照处于当时代的局限性,她没看到苏轼对词牌内容开拓的意义远大于晏欧派和柳永在格式上的突破。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女时被家人宠爱,天生烂漫,青年时与丈夫琴瑟和谐,纵享幸福时光,遭遇变故后坚强勇敢,努力自信。

她就像是一朵蔷薇,在宋朝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自顾自美丽。 这篇词的专论文章,叙述了关于词的起源和发展,讲到了关于词的韵律问题,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别是一家”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尽管这篇文章写得有理有据,对词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后人对这篇文章却是褒贬不一,究其根源是她在文中几乎怼遍了唐宋词坛上的所有名家先辈。

中国古代人平时说的话都是古文吗?他们平时如何说话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考究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毕竟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都是古文言文,至于当时人们相互交流的日常口语如何,因当时没有录音,没有相关记载,现在是很难知道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以下几点:一是文字语言是怎么来的?在上古时代,人们没有发明文字,只能结绳以记事,大事记个大疙瘩,小事就记个小疙瘩。

文章TAG:批评古代请人古代请人批评怎么说批评古代怎么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