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论余华写作风格的转型,余华 为什么写作

论余华写作风格的转型,余华 为什么写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3:22:2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我们除去“只有1位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这种个别情况,然后重新统计,就会发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人国籍为欧洲 美国的,占据了大约90%自然科学是有硬标准的,以后亚洲的诺奖会更多。但文学方面就很困难,目测诺奖评委依然更喜欢颁奖给自己认知内的作家。美国从1901年开始都没文学奖,从1930年开始混入,也有美国一战后建设崛起有关,战后经济极度繁荣,所以评委们就高看一眼。

至于贾平凹、余华,等待他们的作品以优秀的译本进入他们的视线,而中国国力令人瞠目时,就距一大批人物得奖不远了。另外多说一句,你问“为什么同水平的莫言得奖而余华没有,这两位作家的区别在哪?”他们能给你列出一大堆理由,实际上就是因为只能选一个。而硬要说原因,可能是余华的文字重在故事打动人心,文辞略欠,翻译出去,不合评委的胃口。

为什么一些学过医的人在写作上容易有所建树?

为什么一些学过医的人在写作上容易有所建树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学过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各类阶层人物较多,都与纸笔病人打交道,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为写作积累了良好的素材。例如,世界名著《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是一名外科医生,写这本书是他在上班时,在没有病人的空余时间写成的。“福尔摩斯探长"原形是他的教授,一名有名的外科医生,他看病善于观察,他能说出病人的职业,能说对百分之八九十。

为什么有的人说余华的《兄弟》是一部失败之作?

首先说,个人不认为《兄弟》是一部失败之作。如果说《活着》是精神上的忆苦思甜,那么《兄弟》就是浓缩的社会巨变中,沸腾着的大潮里人们或亢奋或焦虑的现状。28章之前,除了有关屁股的故事让人相当无语之外,在这一部分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人的迫害令人发指。那个时代的红卫兵理直气壮、甚至病态亢奋,丧失人性。

人们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唾弃。他们如同吸食了毒品般亢奋,甚至丧失了人性。制造出一场又一场家破人亡。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亚于当年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对国人的迫害。这是一场名正言顺的犯罪。宋凡平,这个乐观、豁达、淡定甚至有些可爱的大男人。他给了李兰这世上最真挚深沉的爱,把李兰从耻辱的深渊拉出来,让她从此挺直了腰杆。

自己却被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吞没。在毫无人性的虐待下,他仍不忘让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孩子体会这世界的善意与温暖。然而自己却惨死在这世界的恶意与凌辱中。李兰和宋凡平的患难爱情,幼年李光头和宋钢形影不离的兄弟情。特殊的年代,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弥足珍贵,更让我们感动或愤怒到落泪。28章之后,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已经无父无母,相依为命。

文章TAG:写作余华论余华转型风格论余华写作风格的转型余华为什么写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