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为什么有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要土司制度

为什么有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要土司制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5:36:3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01自秦汉起,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管理”,是土司制度的雏形。自秦汉起,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羁縻州,根据风土人情不同划分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汉晋时期,朝廷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当地长官;唐宋时期更是不派内地官员到羁縻州任职,凡 “夷人”献地归附即可自署刺史,自立为羁縻州。

元代由于统治者是蒙古族,虽然延用了“羁縻管理”,但是朝廷派遣官员管理,开始有步骤的“去羁縻管理”,到后来完善成土司制度。02“土司制度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明代初期延用了元朝的土司制度。“土司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他们的首领称为“土司”。

土司的特点是世袭的政治统治权,世袭的辖区内土地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户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实际上就是少数民族人民眼中的“王”,世袭可以是兄弟、妻子、子女、侄子等家族内人。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分封他的义子沐英为云南沐王,在西南开疆拓土,统治西南,土司达到鼎盛。自永昌出塞,南际大海,诸夷自相君长。本朝芟锄梁、段,以武临之,皆稽首而奉正朔。

革其昭纲、昭录之旧称,授以宣慰、宣抚之新号。叶文通于银台,象马陈于阙廷,版章设于职方,纲纪之司属在行省。“至缅甸南部沿海的广大区域都归于明朝诸夷管理。还令羁縻土司承担护国捍边的藩篱重任,以实现明朝西南疆域的扩大和稳固。”明朝中后期以军事管控的形式确立西南边疆范围和疆域主权,对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抚安”与 “控制”。

明朝后期随着明王朝的衰弱,土司制度开始崩溃,土司制度随着清朝实行“改土归流”而消亡。03雍正四年开始,清朝廷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土司制度逐步消亡。“土司之制,即蜀臣诸葛亮用孟获之意也;归流之制,则鄂尔泰、张广泗所秉庙算於世宗、高宗者也。”——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土司制度弊端很多,土司对辖内残暴统治,对朝廷叛服不常,骚扰周边内地村庄,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无休止的争夺地盘。

土司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抵抗王朝对土司的管辖。同时受压迫的广大少数民族人民也不断的反抗斗争。 这种有损于国家统一的内耗,不能被封建王朝所容忍,于是清朝开始了“改土归流”。雍正帝废除土司制度,在云、贵、粤、桂、川、湘、鄂等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厅、州、县,朝廷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规定任期。

清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与内地管理一样按地亩征税,税额一般低于内地,民众所受到的剥削减轻了。04结束语。清王朝的“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少数民族地区人民遭受的剥削减轻了,也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促使西南少数民族部落直接从奴隶制度转入了封建制度,加速了他们的封建化进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文章TAG: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有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要土司制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