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有刺史为什么要设州牧,为什么说刘焉将刺史改州牧

有刺史为什么要设州牧,为什么说刘焉将刺史改州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4:08:4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但是,在三国时代,皇上都管不了曹操,刘备这种牡其实也虚得不行,当时官职大小,还看手里有兵多少,这个常识,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张作霖早就教过少帅,我在电视上也就学会了。乱世得养兵呀。刺史,是皇上任命派遣到各州监督牧和太守的官员,在汉朝刚刚设置时相当于后世的督察一样的官,官位不高,俸禄只有六百石。说是有监督权,但是在封建社会,他能监督得了牡?就像关羽能监督得了刘备是一个道理,那个朝代,刺史真的就是银样蜡枪头。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对于州牧和刺史的表述会很混乱?

在原著中,我们常常看到有“刺史”和“州牧”这样的两种对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称呼,很容易造成混乱。那“刺史”和“州牧”是怎么回事呢?概念辨析“刺史”是两汉时期对“州”一级领导的称呼。早在西汉武帝时,就将全国分为十二个州和一个特别直辖区,每个州设立“刺史”一人,这个“刺史”一级的官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监察官、纪委干部。

受中央垂直管理,行使对于州行政官员的监察权。而“州”以下的行政划分,有“郡”,“郡”下面有“县”,其中“郡”的行政长官叫“郡守”或者“太守”,“县”一级的叫“县令”。在这之后王莽簒逆,他就把“刺史”改为“州牧”。这里的“牧”字是管理的意思。于是一州的监察长官就获得了空前的权力。刘秀击败王莽之后建立东汉,他又恢复了“刺史”制度,这样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灵帝时期。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风雨飘摇。因为“刺史”只有监察权,下面的“郡守”虽然有行政权,但是因为有地域和级别的限制,彼此往往很难联合作战。因此黄巾起义在初期迅速的摧毁了地方政权。公元188年,张角兄弟虽已死,但是黄巾余部再次作乱。刘璋的父亲刘焉建议,由于天下战乱不息,应该重设“州牧”,以重其权。

由监察官变成了一州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可以招募自己的军队,其权力超过“郡守”。拳头说话而此时,秦时期的“郡县制”已转变成“州郡县制”的三级机构,一州之地足以形成一方割据势力,这为乱世埋下了伏笔。但是规定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州牧就是最大的。“州”的下面有“郡”,“郡守”也是郡的最高长官,也有实权。谁听谁那就得看谁的实力强了:例如“渤海郡”在“冀州”,渤海太守是袁绍,冀州牧是韩馥,袁绍不服韩馥这个老迂腐,就把韩馥赶跑了。

没来得及改而在刘焉给灵帝提建议之后,各地的实际诸侯们反应基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兴高采烈,白给的馍馍不要钱当然要赶紧吃。于是一个个就开始招募军队,扩大并巩固实权。有钱有人的地方都从刺史改为了州牧,而那些没钱没人的地方就只能先搁置一下,先不着急改名号,先发展经济较好:例如荆州刺史刘表。这也就是后来刺史和州牧并存的一个原因。

乱世开始“州牧”需要把下面的“郡”一个一个地拼起来,让他们都听话,让自己的权力统一了。但是东汉末年,献帝经历了董卓、李傕郭汜和曹操的三人先后挟持,已无实权。天下诸侯并起,他哪里还有什么权力去任命所谓的行政长官呢?而且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所谓的州牧只有虚衔,并无实权。拿刘备而言,被陶谦让了徐州之后,又被吕布多了徐州,之后驻扎在小沛,可朝廷还是给了他一个“豫州牧”的头衔。

州牧和刺史分别是什么级别的官,两者之间谁更大,职权上又有何区别?

先谢谢您的邀请,在《三国演义》,州牧和刺史是经常会出现的两个官职,很多朋友弄不明白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本意看,“牧”是管理人民的意思,“州牧”就是指一州之长,“刺”即检核问事,“史”为御史。“刺史”则是监察御史之意。刺史之职始于秦代,汉初得到发展完善,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一刺史。

其主要职权是“监察”郡一级官员。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直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才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得以最大化。但此时“刺史”的官职并未消失,而是与“州牧”并存。州牧和刺史同属州一级行政长官,级别上应该算是平等的,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1、职权不同汉朝时州牧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一切大小事务,刺史只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2、设立背景不同设立刺史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控制,便于管理;州牧主要是为了各州自己招募兵勇,守备城池。3、中央控制力度不同汉朝时州牧不仅实现了对行政事务的统管,还掌握了地方军队权力,实际算得上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中央对地方维持微弱的控制;刺史则加强了地方控制,实现了中央集权。简单概括一下,州牧和刺史同级别,但州牧好似刺史的升级版。

文章TAG:州牧刺史要设刘焉有刺史为什么要设州牧为什么说刘焉将刺史改州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