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为天下先 什么的口号,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为天下先 什么的口号,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2 19:02:5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动物在吃饱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其他需要,比如熊为什么要冬眠呢?其实冬眠是相对于冷血动物而言的,对于冷血动物来说,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动而变动,比如蛇、鱼之类的动物,一到冬天外界温度太低,体温就随之下降,于是动不了了,就冬眠了。对于熊这样的热血动物来说,其体温是恒定的,到了冬天就不是冬眠而是休眠,因为冬天没得吃了,所以秋天的时候就大量进食,留下厚厚的脂肪,到了冬天没吃的时候就躲进洞中一动不动,降低新陈代谢,到来年开春再寻找食物。

这就说明动物基本如此,除了吃饱以外就不再索取。而我们人类则恰好相反,在吃饱喝足以后还会寻求更多的东西,贪心万丈、没完没了。在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他有这样一句话“人类手里和生活中,现在所用的一切物品,都叫奢侈品。”这话说的完全没错,所谓的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人类贪心万丈的产物,是人类的贪欲促成了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发展又反过来满足了人类的贪欲,两者相互刺激,成正反馈关系,历史车轮也就因此滚滚向前。

再如我们如今经常用的一个经济学术语叫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意思就是你购买食物所花费的费用越低,那么你就越文明,这说明除了吃饱喝足外,你能把更多的收入用在满足其他方面的需求上。所以可见文明是什么?不外乎就是调动和实现贪欲的过程。因此老子才有了第三句话“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创新、不敢推动文明发展。

因为如果你不断发展文明,那么你就会进入越来越不慈、越来越不俭的那个糟糕的、尔虞我诈的文明社会之中。实际上,老子是反文明化的,这点在他的《道德经》第80章中有过阐述: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把国家变小,人口变少,即便有各种器具也不用;人民重视死亡,不迁徙,一生都待在自己出生的地方;虽然有车、有船,但并不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但也不去打仗;使人民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这样国家就治理的非常好了,因为大家都吃得香、睡得甜、穿的好、住得舒适,过的非常快乐。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鸡犬的声音也头听得见,但就是老死也不相往来。

这是什么社会呢?其实就是原始社会。那么老子用这个办法解决社会的问题是不是太幼稚了呢?其实并不是,这反而说明老子有着超乎常人的大智慧。因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家都是希望通过文明的进步来解决问题的,却只有老子是希望通过反文明或者去文明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的问题,他的思想非常地“反动”,而“反动”这个词实际上也是出自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是人类所有思想家中唯一一个“反动”的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贪欲永远无法满足,当贪欲永远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只能不断地发展文明以满足自己的贪欲,这种不断发展的文明恰恰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机。比如在古代,我们人类是不可能发明出毁灭全人类的东西的,而到了现代,我们却发明出了无数能够毁灭人类文明的东西,比如原子弹、人工智能等,以及产生了无数的疾病,比如艾滋病。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逐渐频繁的时代。在老子时代之前,如商周时期,我们中原大地往往数百年下来也不会发生多少战争,那是老子所向往的时代,所以老子想往回退,退到文明时代之前,退到一个没有纷争的时代。当然,文明一旦产生,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有人也没办法返回到原始社会,所以老子也知道自己的主张是不可能得到推行的,于是根据历史的记载,老子后来对人类社会极度失望,骑着青牛出关,从此就不知所踪了。

文章TAG:输掉冷战口号苏联天下为天下先什么的口号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