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为什么说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上述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上述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3:27:2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如果说德国经济是个恢复问题,苏联经济就是个发展问题,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苏联领导人也很清楚自身经济的弊端,但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他们采取了极为激进的经济手段:剥削农民。1918年,苏联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主要内容如下: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彼时的工业发展,虽然技术很重要,但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加之技术复制难度低,知识产权意识差,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原材料做支持,假以时日,发展不在话下。要知道,我们国家民国时期都建造过万吨轮。苏联不缺原材料,不缺人口,缺的是资金,那会也没有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跨国银行,想要获取发展资金殊为不易,只能依靠自己。

于是斯大林将农民全部赶入集体农庄,以温饱为生活基线,其他时间全部免费劳动。用农产品出口的利润来换取先进的机器,用多余的农产品免费供应城市发展,与此同时,在工人阶级中刮起一股“义务劳动”风,说白了,就是把人当机器,用低廉的工资,换取超额的劳动。这种近乎奴隶制的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聚拢了大量的财富,苏联经济也因此实现了快速扩张,上世纪30年代苏联GDP超过英国,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这背后,却是无数苏联农民、工人、劳改犯的血泪。苏联大作家索尔尼仁琴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岛》描述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惨相,据统计,1929年到1953年的二十四年间,至少一千四百万人被监禁于古拉格,多于七百万的苏联公民被流放到苏联的垦荒地区进行垦荒。这些人生活水准极为低下,且领不到一分钱报酬,只能没日没夜在监工的棍棒底下劳作,而其成果都被国家无偿占有。

我们知道,财富的创造有几个要素,一是原材料,二是劳动,三是交换。苏联实行的是国家统一调配的计划经济体制,原材料全部是国有,可以免费使用,交换由国家统一安排,不存在交易成本,剩下的只要有人干活,就能源源不断产生财富。更何况,干活的成本极为低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下,苏联经济快速崛起,也就很好理解了。

如果说希特勒的德国练的是“小无相功”,苏联玩的就是“吸星大法”,两者一个套路,都是借助歪门邪道来提升自我修为,长期来看,后患无穷。二战以后,纳粹德国遭到毁灭,德国人从废墟中重建,此后他们兢兢业业,专心做好产品,最终成为欧洲工业的代表。而苏联却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在计划经济的老路上狂奔,最终被美国拖垮。歪门邪道,终究害人害己!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文章TAG:斯大林模式弊端材料为什么说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上述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