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平行志愿调档比例105%,投档比例103什么意思

平行志愿调档比例105%,投档比例103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8:35:5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高考志愿退档考生后果很严重,为什么不能按1:1比例投档?

高招投档为什么不能按照1:1比例投档这个问题本不想再回答。因为这样类似的提问我已经回答过多次了。但是确实看到有人在这里胡说一气,考生和家长本来就不太明白,而平行志愿退档的情况又恰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点。还是说一说吧。从提问内容看,提问者说:“考生一旦被退档,整个批次的志愿都作废了,只能征集志愿”。说明他已经意识到退档的巨大风险和严重后果了。

1. 高招投档比例为什么要大于1:1?我们知道高招录取有两个重要环节,投档和专业录取。在投档环节,由省级高招办主导操作,高校配合提供投档比例。所有填报该校的考生按照分数高低和考生志愿排队根据招生计划和高校配合提供的投档比例向高校投放电子档案,投满为止。投档到高校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高校的投档线(也叫提档线、调档线)。

投档后的下一个环节是专业录取。专业录取环节由高校主导操作,省级高招办配合监督。高校要根据投档后考生填报该校的专业志愿以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按照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分数级差)和考生其他条件进行专业录取,如果有不合格考生就会退档。专业录取后各个专业录取考生的最低分就是专业录取线,最低的专业录取线就是高校的录取线。

如果高校设置的投档比例是1:1.那就是说假如高校在某省的招生计划是100人,投档也就是100人,排名第100的那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投档线。如果投档后在专业录取的时候,有3名考生分数虽然高于投档线,但是专业录取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条件(比如身体原因,比如单科成绩原因)就要被退档,这时候高校实际录取的考生只有97人。

高校就没有完成100人的招生计划。这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想到,当初投档的时候要是投档103人,退档3人,录取100人,就正好完成招生计划了。在这里,招生计划100人,投档103人,投档比例就是103%。或者说是1:1.03。于是就说明了高招投档比例要大于1:1的必要性。投档比例是不是越大越好?也不能这样说。

还是上面的例子,招生计划100人,投档103人(投档比例1:1.03),如果这103人在专业录取的时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而招生计划限定在100人不能增加,那也只能将排队的末尾的3名考生退档。这三名考生成为退档政策的牺牲品。如果是在平行志愿的条件下,他们不仅不能被这所大学(比如是A校)录取,他们所填报的B、C、D等后序学校都全部作废,不能再投档。

这所高校虽然完成了招生计划,但是这3名考生发生政策性退档。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两点:1. 高招投档比例要大于1:1,才能保证高校专业录取对学生的挑选余地,保证高校完成招生计划。2.只要高招投档比例大于1:1,就有可能出现考生政策性退档风险。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保证高校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另一方面最大可能保证考生利益,让合格考生不发生政策性退档。

教育部对投档比例作出规定。2.投档比例大于1:1的政策依据教育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要求: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根据模拟投档情况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并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

教育部为什么这样规定?为什么对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规定不同?这就是为了保证高校顺利完成招生计划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政策性退档比例。在顺序志愿情况下(例如各省的提前批次)考生如果在第一志愿高校退档,在本批次还有第二志愿的投档机会。投档比例还可以适当高一些,最高不能超过120%。实际上高校掌握的多为110%上下。

在平行志愿情况下,考生万一不幸在平行志愿第一顺序高校退档,他在本批次将没有投档机会了。这对考生来说是非常惨烈的结果。所以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甚至100%。目的是尽量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3. 只要投档比例大于1:1就一定存在政策性退档风险吗?从上面的分析看,考生因为自己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不合格被退档,属于可以理解。

但是考生专业录取条件合格而发生政策性退档,确实很冤枉,但是也十分无奈。高校适度降低投档比例,可以降低政策性退档发生。但是只要投档比例大于1:1就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政策性退档风险。在回答我们这个问题的人当中,有人说:“只要你符合专业录取要求,并服从了调剂,就不可能退档”。而且还是自称“高校招办负责人”。这是真的吗?我说这也是真的。

只是回答的人没有把话说清楚。这些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生宣传的时候承诺,对服从专业调剂并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只要投档就不退档。高校的这种承诺(其中有一部分高校只是口头承诺)算数吗?原来在高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会组织各个高校用与正式投档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投档演绎,这叫做模拟投档。模拟投档的目的是让高校招生人员提前了解填报本校的生源情况,分析考生专业填报分布情况,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评估退档的可能性,提出合理的投档比例,尽可能把所有符合录取录取规则的投档考生全部录取,不发生政策性退档。

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校招生人员,能通过模拟投档进行精心测算,合理调整投档比例,既能完成招生计划,有尽量不发生退档。万一发生个别政策性退档,就调拨机动招生计划来弥补。在招生宣传的时候,如果一所高校敢说:“只要你符合专业录取要求,并服从了调剂,就不可能退档”。这说明经验丰富的高校招生人员一方面对把控投档比例有信心,另一方面有可能能合理调拨机动名额避免政策性退档发生。

考生和家长可以相信。你只要考虑防范由于个人原因不符合专业录取规则退档就可以了。但是没有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承诺对服从专业调剂并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只要投档就不退档的高校,只要投档比例大于1:1,就不能排除政策性退档风险。提问者已经知道了退档的巨大风险和严重后果了。那么从考生和家长角度,除了防范政策性退档,还要防范常规原因退档。

听说有些学校的投档率是105%。那是不是意味着每105个人中,就有5个人会丢失档案?前几年听了很多志愿填报机构的讲座,发现总有白人家长在场,他们会非常担心被“退休”。在他们准备交五六千或者几万块钱去一对一做志愿者之前,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问:“你能保证不退出吗?万一脱档了呢?”听到这里,相信志愿填报机构的工作人员不禁有些窃喜:“这位家长的钱真好赚。

文章TAG:调档105%投档103比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