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美术属于什么艺术,艺术与现实之异

美术属于什么艺术,艺术与现实之异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8:30:3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它消除了孩子初学时惧怕苛刻教条的心理,满足了孩子随心所欲、个性自然流露和展示自我的需要。而这相对的“土”和“俗”却是贫民百姓所熟悉、所接触的生活,因此它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野”是狂野、不受束缚、具有激情的叙述,是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野中的激情表现和拒绝束缚的特点,正是儿童喜于接收、乐于尝试的一面,他们不受 清规戒律的约束,虽然对此从未接触,但他们表现出的极大热情,仿佛早已熟识。

如陶土制作课,儿童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段尽情地将内心世界宣泄于手中陶土,土的成形,给心灵和手,给表现空间的形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儿童置身其中,在“土”与“非土”之间,寻找着快乐与成功。情感内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沧桑,磨难的民间工艺美术,与众不同地再现着人类丰富、朴实的情感。在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中,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纯真的情感萌发了美的创造。

静寂夜晚的机杼声声,那必是母亲在为女儿赶制陪嫁的土锦或花布,梭梭织进了慈母对女儿的祝福;槐树下含羞的姑娘正在把自己偷偷绣制的荷包递给心爱的情郎,一针一线都连结着姑娘的深情。劳动者生活中的一切,从孩子们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 、花围涎到手中玩耍的泥哨、竹龙和风筝;从农家村舍的门笺、窗花、灯彩到节日喜庆的糕饼花馍和年画;从新强的土陶器、彝族的漆器 、毛难族的“花竹帽”、到贵州布衣族的蜡染、湘西苗族的扎染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蓝印花布等等,每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无不溶入了各族劳动人民对亲人的深情厚意,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它倾注了劳动者炽热而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少受到贵族的权势与铜臭的影响,因此在美的创造中自然真挚、毫不造作,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再创造,引起了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一件乡土玩具,往往使上了年岁的人激动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这是因为它勾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唤醒了人们的童心。这些不仅表现出造型艺术的无限魅力,还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真爱和友情,处处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情感力量。

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是今天儿童应该了解和继承的。感受前人的真爱和友情,只通过一两次欣赏、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前进,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更多面对的是繁忙而无暇顾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家长;面对着削弱人与人之间热情的分隔式的高楼大厦;面对着电脑虚拟化和经济社会带来的情感沙漠化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冲击和动摇着人之初那友善、真挚的原始面貌。

所以保留和创建儿童之间的真诚、关爱、友情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讲述民艺中的传说故事,使他们不断地有机会听,有主题地看,选择适度的内容供他们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如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让孩子们亲手设计并制作“贺年卡”,送给亲朋、好友、长辈,以表达孩子对他们的关爱、友谊和问候。

这一过程既是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发扬过程,又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动手动脑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深受奴役和压迫,所以他们对人生的希望和寄托是最强烈的。他们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亲手创造的形象上。只有在理解这些民间艺术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崇敬,建立对民族文化深深的敬仰。从而生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才有可能树立和形成历史责任感。

这正是我们用民间工艺美术的形式影响儿童,教育儿童传承祖国文化的实质。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锤炼出灿烂而丰富的文化。在每一件民间工艺品之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要想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就必须解读、领悟每件工艺作品,因为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等内容。

它是思想和艺术浓缩于一体的文化结晶。如:民间服饰中儿童穿的肚兜,是母亲打扮孩子时精心缝制的 “五毒”图案,母亲借这些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动物祝愿祈祷自己孩子平安活泼,免灾去疾。选择“五毒”装饰肚兜,寓意孩子可以受动物保护,集“五毒”之功于一身,达到防御灾害和疾病的心理。在外国人看来,这肚兜只是一个带绳的长方形红布,它们能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色彩和用各色布卷制而成的动物,凸起缝订于红布之上的新奇工艺。

文章TAG:之异艺术美术现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