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有什么素描颀赏名,名家素描精品赏析

有什么素描颀赏名,名家素描精品赏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1:14:2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方面的范例是不在少数的。一直被传为美谈。写意水墨画作画讲究“意”,所以我们欣赏写意水墨画就得捕捉画中之“意”,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之中,按受艺术享受,陶冶自己的性情。但是,写意水墨画的“意”相当抽象,不易捕捉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熟悉绘画技能入手,因为写意水墨画的“意”,往往是通过相当具体的绘画手段来塑造确立的。

如果沒有精当的绘画技能,就不可能令人回味不尽的“意趣”。一,笔的欣赏水墨画,使用的是柔软而有弹性的毛笔。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这枝魔笔,奇诡万状,富有意想不到的表现力。汉代的蔡邕阐明过它的妙用,他说:“笔软则奇怪生”。我国独有的毛笔,软中见刚,运动幅度大,起伏节奏强,能表现线条的粗细、方圆、长短、顺逆、重轻、疾徐,还能表现形体的凹凸、向背、前后、光毛、硬柔,在平面的宣纸上立起来、深起来、活起来,有质感、有层次、有生命,制造出不寻常的艺术性。

诸如吴昌硕《玉洞生春》,画家用皴擦的笔法交织使用,写出了具有瘦、漏、皱、丑特色的太湖石;用粗细、顺逆、重轻互换的笔法写出层层迭迭有空间感的茂密梅枝和吐香的花蕊,正是这笔的尽情发挥、多方调动,成功地描绘出浑重的湖石,坚劲的枝干,俏嫩的花蕾,达到阳阴向背、四向穿插、生意盎然的艺术境地。讲到用笔,素来有“书画同源”之说。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古往今来始终是融溶贯串一起的,当然,侧重点是书法用笔在绘画线条中驰骋运用。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深晓个中三昧,他曾作有一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里,“飞白”是指一种干枯能见丝缕的草书笔法,“籀”是指圆浑沉着的篆书笔法,“八法”是指书法的整个笔法,总之,他十分強调在绘画中加强书法性,换言之,即从书法的笔法来滋补水墨画的线条笔划,以书养画。

这是极有见地的实践家的高明理论。这理论并不玄虚,从吳昌硕的《墨竹》中,就可发现,他是以篆书笔法画干,以隶书笔法画节,以草书笔法画技,用行书等法画叶。从用笔这一意义上说这幅《墨竹》正是画家多种字体精湛用笔的结晶,抽去这些笔法,这墨竹是无以自立的。又如,八大山人的《荷鸟》,一根屈曲的莲茎,由左方起笔处,望去偏侧,取其势态,行之上方将笔锋调正,然后中锋蜿蜒拖下,求其遒健,使一根莲杆,在用笔变幻中见风姿,缭绕盘走中得圆腴,书法用笔的淋漓发挥,转化为莲杆形质的充分表现。

有好的用笔,才有好的绘画线条。难怪历来有成就的画家都是出色的书家。他们强调书法的训练,努力掌握用笔的提按、顿挫,掌握中锋用笔,也懂得侧锋、偏锋的运用,甚至于掌握笔锋、笔肚、笔根的交替互用。有了精湛的书法用笔技能,就为水墨画的表现线条情趣,提供了精良的骨架,尊定了坚实的基础。笔法奇诡多变,得心应手,这是创作者的一大机关,也是我们欣赏者品评的一大标准。

二,墨的欣赏水墨画,以墨为色。墨,是中国最早发明,墨色也为人们最易接受。墨色在中国绘画里似乎能替代一切的原色。诸如,流行千载的梅、兰、竹、菊,多用墨色画线,谁也没有因为它违背了生物固有的色彩而感到陌生和隔膜,相反认为墨色更觉清雅。画家将墨色的荷花、花苞、芦草、浮萍、游鱼,结合在一个画幅里,它依然能给人以清新,丰满的艺术感受,而一无单调、贫乏、芜杂的情味。

唐代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墨色是丰富的,有变化的。墨,经过水调节,就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等五彩,加上宣纸本身的洁白,就成了六彩。因此,它素有“五彩”、“六彩”墨的美誉。水墨画具有红、黄、青、蓝多色的表现效果。又不象着色画那样麻烦费事;墨色具有千年不褪的特点,堪称是不朽的色彩,当然为古来画家们所乐于“墨戏”了。

用墨妙在正反向背,随形挥洒。以八大山人的《荷鸟》为例。画家笔下的一轮荷叶,作纯侧面的平扁状处理,由五个墨块面组合,在用墨上,一块与一块饶有变化,但分而不离,俨然整体;每块之中,又具墨色的适量调节,但变而不化,紧紧呼应。虽然画家别出心裁地写荷叶平扁的角度,但平而不平,似扁实圆,读者感觉到的是一轮摇曳于天地间的完整荷叶,仅仅是我们只看到他的一侧。

文章TAG:素描赏析颀赏名家精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