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武将礼怎么跪,满族抱见礼始末

武将礼怎么跪,满族抱见礼始末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0:44:5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之前说了,刘邦读书少,没什么办法。但有个人瞅准时机,站了出来,他就是叔孙通。叔孙通原是秦朝的待诏博士,在儒学界小有名气,他读书很多,但人却不那么迂腐,很懂圆润变通之道。当初陈胜、吴广起义,消息传来后,一部分“死心眼”的博士都告诉秦二世这就是造反。而看清秦二世逃避心理的叔孙通,见风使舵地说起义军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结果“死心眼”的博士们都被定了罪,只有叔孙通讨上欢心,得到重赏。△刘邦后来,叔孙通辗转投靠了时为汉王的刘邦,听说刘邦不喜儒服,就换上了楚式短打衣。总之,叔孙通走哪都不缺“眼力见”。原本打天下时,儒生无用武之地,跟随叔孙通的百余名儒生感到很是苦闷。可是到了刘邦想制定礼仪、约束臣下时,叔孙通和追随他的儒生们终于有了大秀身手的机会。

觉得人手不够,叔孙通又从鲁国征集了一批儒生,成立了礼仪制定团队。叔孙通带领团队广采古礼、融合秦礼,制定出了一套博采众家之长的礼仪来。之后,叔孙通又请求刘邦准许自己训练大臣学习这套礼仪。刘邦批准后,脑子活范的叔孙通硬是想办法把一众莽汉子都给教会了。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叔孙通随即上奏申请交差,验收成果。

整套朝仪如下:文武官员由礼官引导,依次序进入殿内,分左、右两班,跪于两厢。皇宫禁军站在文武百官之后,一连串的官员接力般地高喊“皇帝驾到”,声音由远而近,刘邦这时在众人的簇拥下,乘辇缓缓而出。一见皇上驾到,文武百官立即按官职大小,开始轮番上前背出令人肉麻的贺词。然后,酒宴开始。与以往乌烟瘴气的情况不同,那些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将军们都老实地跪伏在地,然后抬首仰颈地往上看君王,整个宴会中无人敢高声喧哗,肆意妄为,乐得刘邦连声说:“好!朕到了今日方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啊!”《史记》记载:“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

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阵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向。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候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殿上者皆伏即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触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金。”此事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叔孙通也因此得了重赏。从此以后,皇帝的地位在儒家的朝仪加持下越发高不可攀,臣子对君王必须恭敬仰视,再也不能像先秦时期那样相对随意了。

而我们追溯的君臣大礼应该就是从汉朝开始的。再多说一点,自汉朝到宋朝,有两类人是可以在面君时免跪礼的:第一类是加九锡者,比如王莽、曹操、司马懿、高欢、杨坚等等,不过按照历史的潜规则,加九锡是篡位的前奏,所以这类人出现了,皇帝就倒霉了;第二类是帝师,即教皇帝读书的侍读学士,他们面君时可以免跪,但是教书时依然要站着讲课,还是挺辛苦的。

愈发卑微的跪礼凡事都有发展成熟的过程,跪礼也是一样。汉朝的跪礼只是一个开端,毕竟汉朝并不像后来那样严苛——面君必跪,而且由跪坐的姿态行礼叩首,也算是比较自然的事情。唐宋之时,随着椅子的广泛使用,跪礼变得越来越体现尊卑性,因为人们坐得越来越高了,跪坐的方式逐渐被淘汰,下跪的动作便越来越明显了。但唐宋时期只有重大场合才用跪礼,比如祭祀、庆典、大朝会等,日常就算是君臣之间也是多用“长揖”、“叉手礼”等,毕竟唐宋的风骨还是很自由坚挺的,谁愿意总是给人又跪又磕的。

△叉手礼可以说到了宋朝,跪拜才真正意义上具备了下跪的动作,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广泛地坐椅子了,而朝臣们上朝时也由跪坐变成了站立。而到了元朝,跪礼的味道变了,开始带有卑贱、屈辱的色彩。理由也不复杂,当时的蒙人征服了中原,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他们需要格外突出自己的统治地位,压服汉人。正如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所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

唯宋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在《元朝名臣事略》中也有“皆跪奏事”的描述,可引例子很多,不再赘述。由此可见,面君奏事必须跪拜是从元朝开始的。到了明朝,明太祖驱除鞑虏,恢复汉家统治,做了很多改良前朝弊病的事,但是不包括跪拜。明朝延续了元朝的跪拜制度,理由我想也不复杂,朱元璋作为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皇帝,他也心虚,怕镇不住臣民,所以就不能放松礼仪。

据《大明会典》记载:“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即起。”清朝更是变本加厉,在明朝的基础上,将跪礼制定得更加严格。理由也简单,清朝的心理和元朝差不多,少数民族统治汉家江山,心里很没安全感,加上又是奴才式管理体制,所以清朝的跪礼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群臣也要跪着听。

所以说,元明清三朝的官越来越像磕头虫,清朝干脆流传有“多磕头、少说话”的官场六字秘诀。如果大家还记得前面东周时期的君臣礼仪,就会发现到了元朝以后,变化已经非常之大了。当官如果没有一副好膝盖,恐怕就只能告老还乡了。因为不管什么场合,面君那就得跪叩;奏事的时候还是得跪着;皇帝交代完事情,还得“叩头承旨”,在今天看来,简直是荒谬之极。

结语综上所述,根据时代不同,君臣的相见之礼也是不同的,臣子并不是总要向君王下跪叩头——东周时期的礼仪还很宽松;汉朝开始,君臣见面礼仪变得标准化、隆重化,拉大了君臣之间的距离;到了元朝,面君时跪叩成了常态,明朝延续了这一点,而清朝最为严苛,达到了君臣跪叩礼仪的巅峰。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

文章TAG:抱见始末武将满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