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皇帝称号是怎么来的,这些皇帝的称呼都是怎么来的

皇帝称号是怎么来的,这些皇帝的称呼都是怎么来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1:09:4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所以最初的庙号制度就事先预设了太庙单独立庙帝王的数量,以便于后世祭祀。上的困难。庙号最初于商代创立时,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整个商代十七代三十位商王,包括追尊的,也只有七人获得庙号,商太庙内规制严整、肃穆有序,实为后世王朝庙号制度楷模。

周武王灭商后,没有延用商的庙号制度,而是以“谥号”代替。所以周天子只有有谥号而无庙号。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华夏,建立秦朝。在帝王死后称谓上,始皇帝因庙号、谥号都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所以一同废止,所以自周到秦,庙号制度废止近千年。汉高帝刘邦于秦末乱世崛起,最终击败霸王,建立大汉。在建立汉朝制度时,重新设立“庙号”、“谥号”制度,因本篇不涉及“谥号”的探讨,所以从略。

主要论述“庙号”。刘邦死后,嗣皇帝刘盈及群臣根据“祖有功、宗有德”的评定制度,给刘邦上庙号“太祖”(后世所传,刘邦的“汉高祖”称谓,其实是司马迁史记一家之言。不过因为史记影响太大,所以后世刘邦的庙号几乎被“高祖”代替。实际上,刘邦的庙号是太祖)。刘邦作为大汉的创立者,“太祖”庙号实至名归。之后,惠帝刘盈因母族原因,且身后继嗣者都被清除,所以只有“孝惠”的谥号,而没有庙号。

继立的孝文帝刘恒,被上庙号“太宗”,根据他生前的功业,和恢复汉室稳定、社会发展的贡献,太宗庙号,也是恰如起份的。之后,孝武帝刘彻的“世宗”、孝宣帝刘询的“中宗”、乃至孝元帝刘奭的“高宗”、孝成帝刘鹜的“统宗”、孝平帝刘衎的“元宗”,都是依据的“祖宗功德”制度来授予的。当然,有无功德,后世自有公论,所以,刘奭、刘鹜、刘衎的庙号,在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后,均被废除。

整个西汉,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四人。东汉,光武帝刘秀授庙号“世祖”、孝明帝刘庄“显宗”、孝章帝刘炟“肃宗”,另外,孝安帝刘祜的“恭宗”、孝顺帝刘保的“敬宗”、孝桓帝刘志的“威宗”,统统在董卓当权时被废除。之后曹操掌控汉室后,也没有恢复,想必也觉得董卓废除得对。两汉四百年,正式非正式皇帝二十九人,最终获得庙号的也只有区区七人。

汉朝庙号制度严格遵循商朝,严肃规整、礼仪有度,确实是后世王朝榜样。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制度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除了亡国皇帝、或者政变中下台、被杀的皇帝,几乎人人都有庙号,而且被授予“祖”庙。实在是太不严谨。除了魏晋,其余十六国政权,也有样学样,大量“批发”庙号,其国君主不仅统统有庙号,而且“几无不称祖者”,这就不是严不严谨的事,而是贻笑大方了。

由于这一时期,王朝更迭很快,诸国享国不长,皇帝数量也少,所以太庙里面几乎可以忽略单独立庙过多问题。一般不过四五代人,王朝就灭亡了,太庙也被抄了家,先帝神牌摆放问题也不是问题,或者没有人再考虑这个问题,庙号制度问题没有显现太大难题。至隋唐,尤其是唐之后,因为另一评定称谓“谥号”,变得越来越长,没法在平常使用,所以简洁的庙号就成为之后朝野称呼过世皇帝的主要方法了。

唐二十一帝,除了武则天及唐隆帝李重茂外,其余个个都有庙号,唐太庙内诸先帝神主简直要打架的地步,人满为患。而这也影响到了后世王朝,此后诸王朝,只要不是废黜皇帝,几乎都有庙号,数岁的幼儿都有(宋端宗、元宁宗),甚至末代皇帝也有(元惠宗、明思宗(怀宗)。庙号制度终于发展到了一个泯然众人、甚至有点庸俗的地步。

一般来说,庙号的字选不同于“谥号”,有着很强烈的“盖棺论定”色彩,但也含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肯定是建立国家,肇基之人;太宗,守成有为、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中兴王朝,甚至改弦易辙,相当于重夺天下;世宗,守成明主、功业昭昭、同时也有帝系传承偏移的意思;仁宗、孝宗、睿宗,仁爱孝顺、宽和雍容;圣宗,中兴、有德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守成之君、兼有稳定国家;肃宗,有中兴之意,未竟全功;宪宗、宣宗、景宗,承上启下、有功有过;宁宗,少主见、懦弱胆小;德宗,遇乱、无力、勉力维持;英宗,多内讧、朝政紊乱,国家不稳。

文章TAG:皇帝称呼称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