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武侯左戒怎么来的,成都武侯祠全面导览

武侯左戒怎么来的,成都武侯祠全面导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4:10:4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但是杜如晦去世较早,年仅四十六岁。去世时,李世民“哭之甚恸,废朝三日”。但是,杜如晦与房玄龄一样,也是败了有个倒霉孩子。他的次子杜荷也娶了公主,但却因为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杀。长子杜构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侯君集 谋反被杀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征伐,屡立战功,在玄武门之变中,多次提出良策.参预谋议。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贞观年间,他攻破吐谷浑,平定高昌国,但是侯君集为人贪财,在平定高昌的时候,私吞了许多财物,将士们听说后,上行下效,都来强抢财物,侯君集也不敢制止。后来,因此被下狱。后来,岑文本认为攻城大将不可屈辱,上书建议李世民赦免了他。出狱后,侯君集自认为平定西域有功,心怀不满。当时,太子李承乾正担心被废,知道侯君集心怀不满后,就与侯君集合谋。

“羽扇纶巾”到底指的是诸葛亮还是周瑜?你怎么看?

"羽扇纶巾"到底指的是诸葛亮还是周瑜?你怎么看?可以肯定的说"羽扇纶巾"是指的周瑜。这句出自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是: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有些版本是"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从整首词来看,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鼻矶后,仰望西边赤壁,心潮澎湃,情感愤发而作的一首怀古抒情的作品。词中借缅怀三国时,江东周瑜破曹军的千古功业,感叹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怀古,抒自身,将景色、人物、思想情感融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充分表现了赤大战中周郎的卓越战功,借以言志。最后发诗人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若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因此"羽扇纶巾”是指周瑜无异,与诸葛亮并无一点关系。况且整首词并未提及诸葛亮。这是我的理解,不能因为诸葛亮曾经参与赤壁大战的谋略,和《三国》中诸葛亮常常的装束而妄下结论。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如何保命的,李世民如何善后的?

玄武门之变是一招险棋,李世民险胜,这场血腥的杀戮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呈现不同的面目,历来为评论家所争论不休,那么事情的真相如何呢?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下场如何?李世民是怎么善后的?根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事发之时,李渊正在湖上泛舟,尉迟敬德直接闯入,李渊大惊,厉声质问他为什么而来?难道要谋反吗?尉迟敬德说了几句话,让李渊如五雷轰顶,什么也听不见了。

原来李世民诛杀了太子和李元吉,说他们无德无功,却霸占着位置狼狈为奸。事情已成定局,李渊也是老狐狸,岂有负隅顽抗的道理,他说:“善!此吾之夙心也。”李渊从起事到建国,当上皇帝都58岁的,他什么样的血雨腥风没经历过?玄武门这样的事情,他经历了好几回了。权力比春药厉害,在权力面前,人往往都还不如禽兽,别说是杀兄弟,弑父也是常有的事,李渊当然不能找死。

其实在玄武门之前,李渊做了很多“和事佬”的工作,他甚至想把大唐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当然那是开玩笑,那不是拿江山当儿戏吗?说起李世民如何善后,第一,就是问李渊要一个“处罚”,什么“处罚”呢?当时秦王的兵马和建成元吉的兵马还在纠缠,“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也就是说,这种不疼不痒,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其实是变相宣布了政变的合法性。

李渊都出了手谕了,说明这场政变,是在李渊的允许下进行的,这对李世民坐稳帝位大有好处。第二,李世民对李渊,在众人的目光下表明了“孝心”——“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段只可意会,李世民的表演天赋也是没谁了,放在现在能拿几个小金人。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他终于走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的巅峰。当李世民坐稳权力核心的宝座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杀人。

他把建成元吉的儿子全部杀光,很多才一两岁,显示了一个君主的残忍。李建成的六子(一子夭亡)——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均被处死。李元吉五子李承业、李承奖、李承裕、李承鸾、李承度也全部被斩首。李元吉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他的儿子可想而知没多大,李世民的举动是非常残忍的。杀完之后呢?赏,封赏,大肆封赏。

拉拢,再拉拢,继续拉拢。比如魏征,本是李建成的洗马,李世民“不计前嫌”,继续重用,大加重用,魏征后来成为谏官铮臣,说白了就是给李世民涨点粉丝,让李世民的历史形象没那么黑。仅一个魏征,就把李世民洗得很白,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原太子的人马,都为太宗所用了。政变功臣也都得到封赏,很多人成了凌烟阁的功臣,功臣之路果然也是累累白骨铺就的,究竟在哪个方面有“功”,就不用多说了。

有的人会问,李渊是如何保住性命的?这也属于玄武门之变的善后问题,李世民如何善后他的父亲的?李渊的下场还不错,活了很大年龄,一方面李世民并未难为他,另一方面他竭力维持父子和好的局面,愿意做戏,还尊他为“太上皇”。贞观三年,对于李渊是很重要的年份,李世民允许李渊”迁宫“——也就是说,放松了对他的管制。李渊迁宫弘义宫,后来改名为大安宫,大安宫在宫城西面,位置偏远,比较狭窄,但李渊自得其乐,因为他获得了自由。

“自由”此刻对于曾经在权力核心血雨腥风争夺过,又在宝座上体验过的太上皇李渊而言,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贞观四年,李世民捉住颉利可汗,在大安宫大宴群臣,李渊说:”当年高祖被围困白登城,这种耻辱他一生也未能报,我儿子能一举剿灭突厥,证明我眼光是对的,我可高枕无忧了。“这番面面俱圆的官腔打完,接下来就进入了愉快的父子融融的局面,李渊弹奏起琵琶,李渊起身翩翩起舞,众人山呼万岁。

后来李世民要帮李渊抬轿,这场戏做得很足。值得一提的是,李渊的晚年还是比较安逸的,他心里愤懑不愤懑不好说,面子上还是豁达通达的,反正他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对政治也没野心了。李渊晚年的时候,他幼年的子女都守在他身边,他享受了天伦之乐,而且他也不缺少女人,日子过得还是蛮滋润的,一直活到七十岁,也成全了李世民“忠孝”的美名。

文章TAG:左戒导览武侯祠武侯成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