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铁甲雄风什么时候开的,五次国庆大阅兵铸就第一机械铁甲雄风路 

铁甲雄风什么时候开的,五次国庆大阅兵铸就第一机械铁甲雄风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17:57:4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安定和平的环境使得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生产力也相应明显提升,发达的冶铁业使当时铁甲装备量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小高峰。汉朝尚武,当时的贵族们有以甲胄随葬的习惯,所以在汉代墓葬中,出土铁甲数量也很多,从1957到1991年,共有七个带甲汉墓被发现,使得西汉成为中国甲胄研究史上资料比较丰富的朝代。依据目前出土实物看,西汉铁甲全部是札甲,披挂形式大体分为前开对襟式、侧开系带式和龟甲吊带式三种,领口一般为方领样式、无防护,部分带有与战国皮甲款式相同的盆领。

它们特点鲜明,主要有三大主要识别特征,可以使人一望即知是汉甲。一,式;身甲部分方领、无铠下裙。汉甲与战国和秦代皮甲一样只有披膊与上下旅之分,对人体下肢防护不够重视。二,制;工艺考究,甲片细小。甲片越细,代表这领札甲防护能力和灵活性越好,档次越高。汉代一件只有身甲和披膊的铠甲甲片数量就可达近3000片之多。

如1968年,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筒袖铁甲一领,重约16.85公斤,甲片共计2895块;1991年,西安北郊汉墓出土铁甲一领,重16.5公斤,甲片计有2857片,共分矩形,椭圆形,鱼鳞形三种形制。(请注意鱼鳞形甲片并不代表这领铠甲就是鱼鳞甲)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筒袖铁甲,由鱼鳞形甲片连缀而成,但并不是鱼鳞甲。

齐王墓出土之汉代鱼鳞札甲三,色;当时铠甲甲叶一般饰以黑漆,以红绦连缀,所以西汉铁甲被称为“玄甲”。在《史记正义》等前汉史籍中到处都有关于这个名词的记载。西汉札甲作为早期铁甲,在款式上依然带有浓重的先秦遗风,对人体下肢防护相对薄弱。其实在工艺水平上,当时的铁甲制作已经非常规范细腻,只是设计理念暂时还没有冲破思维惯性罢了。

到了东汉与西晋两朝,由于三国军阀割据乱战与晋代北方少数民族屡屡进犯,钢被运用到铠甲上,札甲样式也进化的日臻完善。在1962年河南新野东汉墓葬的墓砖中,出现了一幅身披札甲,脚蹬蹶张弩的人像。1964年,徐州十里铺东汉石墓的前室横额上,也发现了一幅披甲战士追击敌人的画面。1971年,在内蒙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人们修造梯田时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巨大墓葬,墓主人可能是当时某一任乌桓校尉。

这座汉墓的墓道以及墓室的四壁、顶部全部绘满壁画,在代表东门的墓室东壁上发现有青龙、白虎、建鼓,由数量众多的披甲武士执矛守卫。 乌桓校尉墓壁画以上三幅东汉披甲武士像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所披挂的札甲上全部带有长度过膝的甲裙。另外根据考古和研究,从三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具装铁骑身上也出现了以铁片编制而成的札甲裤。

这些都说明在东汉,铠甲对于军人下肢的防护开始逐步完善。此后近两千年历史上的中国各式甲胄中,铠下裙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组件。顺便提一下,这种铠下裙的穿法。战士在着身甲前先以丝绦在腰间束好下裙,再以另一根丝绦绕过肩部打结承重,使下裙不坠,而后如穿坎肩般将前开对襟带盆领的铠甲披挂上身,最后用革带紧紧扎束停当。

二战前谁的思想和政策,带歪了苏联军工造出来bt?后来谁扶正搞出kv t34?

BT作为一种30年代定型的快速坦克,在当时技术是很先进的。这种高速轻甲求生存的思路也不能说就是错误,英国二战期间的多种巡洋坦克也是走的这条路。实际上远东的BT一直到45年八月风暴仍然是主力车型之一。T-34的总体设计思路、倾斜装甲、悬挂系统等其实来自BTBT系列缘起于美国的克里斯蒂快速坦克设计,当时坦克这个概念都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各种探索都有,总不能说发明者就把谁带歪了吧。

无炮塔的克里斯蒂样车,当年苏联进口的原型车就是这样的BT有个毁誉参半的能力就是不装履带的负重轮公路高速行走功能,这个功能并不实用,也增加了车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但在当时尝试此种能力也并非仅苏联一家,比如瑞典也搞过轮履两用的试验车,新西兰甚至在二战中还在尝试类似设计。今天说不对实际上是建立在之前试错的基础上,如果之前没有BT之类车型尝试,今天假如突然出个新闻中国某种坦克摘了履带能跑,保证网上一堆人美帝惊呼不可战胜。

所以不要太苛求先行者。除此之外我还真想不出BT系列有啥不可原谅的毛病。实际上不管是T-26也好,BT也好,在30年代都是平均线以上的优秀车型。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是为啥在战前造了如此之多。这个要怪恐怕只能怪后来被捧成活圣人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他的大纵深作战设想中,BT是突破之后向纵深发展胜利的快速车型。

文章TAG:雄风铁甲铸就五次阅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