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推恩令是什么,千古奇谋推恩令

推恩令是什么,千古奇谋推恩令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07:14:2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削藩政策上的不成熟,时间上错误的紧迫感,军事战略上的错误指挥,都让建文帝在这一场削藩战争中输得体无完肤,其实最不着急的应该是建文帝才对,他才21岁,有大把的时间对付他的叔叔藩王们,可他这么急,能不失败吗?建文帝为何不用汉武帝的推恩令,下令让藩王所有儿子平分他们的封地、人口和军队,或者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让藩王们交出兵权,享受荣华富贵,而用简单粗暴的废除藩王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建文帝年轻气盛,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纸上谈兵。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越分越小是什么意思?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就是为了收回地方诸侯的权利,以实现中央集权。大汉王朝初年,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以后,迅速翦除了“异姓王”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刘邦认为秦朝“二世而亡”是因为采用“法家思想”使得秦国的律法过于苛刻,导致民怨沸腾。汉高祖刘邦准备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轻徭薄赋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

汉帝国经过几年的发展,汉高祖刘邦发现中央政府真正能掌控的只是关中地区。帝国的边疆地区因为太过遥远有一些鞭长莫及。随后高祖刘邦与群臣订立了“白马之盟”。盟约规定:1开国功臣的子孙可世世代代永享富贵。2非“刘”姓不可以称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汉高祖刘邦开始分封刘姓诸王于边疆各地。

以期望刘姓的诸王协助天子管理边疆,如有危机也可以带兵勤王。高祖刘邦在位时尚能压制地方的刘姓诸王。当高祖刘邦归天以后,分封的诸侯王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掌控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大势力。诸侯王连接在一起对抗中央政府。本是作为汉帝国支柱存在的诸侯王,已成为了中央的大“祸患”。汉景帝(汉武帝的父亲)即位,他采取了削藩加强中央政权的政策。

刘姓诸王随即暴发了推翻中央政府的“七王之乱”。汉景帝三年,中央政府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公元前156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汉武帝为了再次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随后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本质就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加以改动。推恩令:要求诸侯王的领土有原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改由长子 次子 三子共同继承制。按照汉朝律法诸侯王隶属于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弊端,诸侯国如何执行的“推恩令”?

汉朝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藩王的问题,没有完全达到“削藩”的效果。但是有效缓解了藩王带来的危害,维护了中央集权。同时,由于不是采用强制手段,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策略,因而给整个血腥残忍的封建王朝时代,添上了一抹鲜亮的色彩。也因此,史学家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普遍比较高。(汉武帝雕像)不过,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推恩令”的实施,实际上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伤害,这个伤害甚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呢?“推恩令”的做法,目的是让藩王的权力变小。变小的办法,就是藩王本来应该传位给嫡长子的,现在不只是传位给嫡长子,其它儿子都有份。这个“传位”,就包括传爵位和土地。当然了,“王爵”只有一个,要是都传下去了,“王爵”肯定就变小,变成“侯爵”“伯爵”等小爵位了。土地都分给儿子们了,每个儿子获得的领土就变小了。

由于并没有撤销藩国,而且是把藩王的权力分配给了他自己的儿子,因此,这些藩王明知道这样做,其实是在削减自己的权力,因此,他们也是有苦说不出,不敢说不答应。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权力做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少生孩子。但是,藩王们都少不了三妻四妾,也都喜欢玩乐,玩乐必然有产出,怎么可能少生孩子呢?我们说“推恩令”对社会发展有危害,那么这个危害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推恩令”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了“嫡长子制”。

“嫡长子制”是整个皇权社会的基础性法令。由于有这个“嫡长子制”,因此,虽然皇帝及王公贵族会有非常多的生产,但是,爵位及土地,只可能由一人继承,就是由嫡长子继承。虽然在“嫡长子制”落实过程中,会产生“嫡次子”和“庶长子”、“君王喜欢儿子”与“嫡长子”这样的矛盾,不过,这种矛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继承权产生争议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董仲舒)汉朝的时候,皇位的继承,当然也是执行的“嫡长子制”。不过,由于“推恩令”的实施,“嫡长子制”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因为地方上实行“推恩令”,藩王们的儿子们,在继承爵位和土地的时候,人人有份。虽然说,嫡长子和其它儿子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区别不是很大。而且,嫡长子无法对其它儿子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甚至不可能具有控制权。

因为朝廷不允许有这种控制权。一旦有这种控制权,那么朝廷想要达到的“推恩令”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这就是“推恩令”在地方藩国中造成的现实状况。说起来,藩国是整个帝国的基础。藩国的社会政治情况,就生长成整个帝国的社会政治情况。如果藩国的情况是,嫡长子的地位和其它孩子的差别不大,嫡长子所拥有的权力和其它孩子的差别不大,那么,这种情况,显然就会直接影响到朝廷整个帝国皇位的继承情况。

但是,整个帝国皇位的继承,却是要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的。某个儿子继承皇位,是上天注定的,是不容讨论的。当这个儿子继承了皇位以后,他对其他的兄弟,肯定也是有绝对权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为了维护这种皇权集中制的权威,汉武帝当时又采信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维护朝廷中皇帝的威权。

(网络配图)皇帝要确保绝对权威,就不可能对他的兄弟们大肆封赏。就算有封赏,也不能让他们具有自主权,必须对皇帝绝对服从。这样一来,这种做法,就与藩国的情况发生了矛盾和抵牾。也因此,产生了困惑。由于有这种抵牾和困惑,所以我们看见,汉朝的时候,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很多摩擦。“嫡长子制”不再神圣。连汉武帝自己,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最终也不是实行的“嫡长子制”。

我们会发现,那时候的“谶纬”“厌胜”这样的东西特别盛行。为什么会盛行,就是“嫡长子制”不再权威。汉武帝听说监狱有“王者之气”,不惜把所有的监狱的人都杀掉。实际上,如果皇帝权威很大,汉武帝大可不必这么紧张。皇位继承的挣扎,一直延续到汉朝末年,后来经历了三国和两晋后,“嫡长子制”的权威,已经完全破坏,大家都靠力量来决定皇位了。

主父偃的推恩令,被称为最厉害的阳谋,根本无解!汉武帝用的得心应手,最终将强大的诸侯国拆的分崩离析。到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提出一个"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这便是推恩令的雏形。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为报知遇之恩,向汉武帝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削藩计策——"推恩令"。

文章TAG:推恩令是奇谋千古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