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为什么合服,领1888元大礼包

大皇帝为什么合服,领1888元大礼包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18:04:5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但到底是实实在在的亲征。十几年后,蒙古瓦剌部势力再次兴起,构成严重的边患。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即位已经15年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再次御驾亲征。由于各方面准备都很不够,出师又仓促,亲征大军还未遇敌即往回转,结果被瓦剌骑兵一路追杀,最后兵溃土木堡。这次亲征,留下了历史上极为少见的亲征皇帝被俘的案例。

朱祁镇在漠北做了一年俘虏才被放回来。(明武宗亲征,是打着“威武大将军”的旗号的/皇帝不称朕答题)以上是第四次,之后还有一次,是明武宗朱厚照。他也搞过两次亲征,也是一次对内,一次对外。而这两次亲征,往往被人当作“游戏”。比如对外的亲征,朱厚照亲自指挥,在宣府一带与敌打了一仗,结果只杀死十几个人(这并非清朝人黑他,这个数据记在明朝实录里);对内的亲征,更加荒唐,朱厚照北方玩腻了,正想到南方逛逛,就听说了宁王造反的消息,不禁大喜,马上下旨亲征。

群臣怎么谏都不听。可笑的是,大兵刚出京,就得到战报,说宁王朱宸濠已经被俘了。可是朱厚照坚持南下,而亲征也只好改为巡视。明朝一共有这么五位皇帝亲征,朱元璋、朱棣亲征,那是足以彪炳史册的,可赠一句:厉害了word哥!宣宗的亲征,意义不大,更多的是皇帝炫耀武功。而此时明朝已露出衰弱之形,国力不足,皇帝亲征依靠的中央军(京军)更是战力严重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宗、武宗的亲征,都无例外地遭到群臣的反对。可是他们一意孤行,而留下的史评都不好。除了这五位,其他十个皇帝,都无亲征的经历,更无亲征的念头,他们大多数终身都未出皇城一步!到了亡国前夕,李自成越打越近,崇祯怪群臣庸懦,故意说要亲征,其实是逼臣下表态。于是一位叫李建泰的阁臣马上表示要代替皇帝出征,崇祯大喜,马上授予他代天亲征的名义,还亲自帮他推了下车轮。

明朝皇帝权利那么大,为什么还会被大臣控制?

明朝的皇帝除了万历初年,因皇帝年幼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政外,其它时候还真没有皇帝被大臣控制的。真不知道楼主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从秦朝设立丞相开始,丞相就是百官之首,虽然在一些朝代宰相的品级并不高,但是手里的权力却是最高的,他们负责全国的行政,还能够调动军队,后世位高权重的六部尚书也只是丞相的下属办事人员,实打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宋朝以前丞相是可以跟皇帝坐而论政的。即便是到了宋朝以后,皇帝也不敢轻视丞相,对于威望高的大臣也都会先赐座,再讨论政事。皇帝之所以如此尊重丞相和大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从底层慢慢升上来的,政治经验丰富,可以更好的管理国家。而碰到个别强势的丞相,皇帝也往往会被压一头。历史上就有著名的诸葛亮、曹操、霍光、张居正等。

但是明朝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皇帝被大臣控制的,事实上也并未出现过。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倒数第二个朝代,有足够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明太祖朱元璋认识到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后,借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直接取消了丞相职位,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中央集权达到了历史巅峰。建文帝四年(公元1402年),设立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的顾问,但最终决定权还是由皇帝亲自把握。

寻常事情内阁负责票拟,也就是针对政务给出处理意见,皇帝最终审批,后改为司礼监代为批准,称为批红。从这一套制度来看,貌似不用皇帝,也可以造成对政事的管理,但这不代表着皇帝就被架空了。在宋朝以后,宦官不能随意与外臣结交,明朝也是如此,而且在皇帝的特意为之之下,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敌对关系,共同处理政务也是在相互制约。

万历初年张居正能够凌驾皇权之上,一是皇帝年幼,无法单独处理政事,有太后支持;二是为了推行改革,主动联合了司礼监太监冯保。即便强硬如张居正,死后还是受到万历清算,抄家议罪。其后万历皇帝为了国本之争与大臣斗争几十年,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朝中发生什么其清清楚楚,一直牢牢操控者政权。还有嘉靖皇帝,痴迷炼丹,数十年不上朝,严嵩权势滔天,但在嘉靖面前也一直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僭越。

其在任期间共更换内阁首辅杨廷和、杨一清、张聰、夏言、严嵩、徐阶等六人,是明朝历史上首辅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是不折不扣的权术高手。可以说明朝皇帝除非自己想放权。否则权力肯定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明熹宗朱由校痴心木匠,太监魏忠贤权势滔天,称九千岁,即便如此碰到政事也还是要请示熹宗。崇祯皇帝上台后,马上轻松解决魏忠贤,明朝制度下的皇权有多么强大可见一斑。

文章TAG:合服1888大礼包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