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什么攻城伤亡,攻城很容易死伤

什么攻城伤亡,攻城很容易死伤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8:35:3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一方面,希特勒在宣传中似乎发出了一个总动员令,不过用词实施了艺术手法说:英法两国开始与德国和谈了,只要德国在东线上顶住,苏联进攻德国可以体面一些投降。这无疑是对人民使用了反间手法,言外之意还不是在鼓动人民顽强地抵抗苏军!日耳曼人为什么要投降,用我们的生命去抗击苏熊!事实上,柏林市民和守卫军人切切实实是这样做了。

苏军进入柏林后已是处于了街垒战,即巷战。苏军的火力优势反倒无用武之地。这时由于德国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意志的抵抗,苏军其实占不了多少便宜。却却相反,苏军宁可大量使用兵士,战争中冲上前哨牺牲了一个,随后会用两人顶上,面对德军的顽强意志,这就让苏军减员加速。值得提到的是,德国不论大人和孩子都认定一个信念:誓死保卫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街垒战中,很多德国孩子都可以拿起简易的反坦克炮把敌人消灭。

这也就是当时苏军没有重型火炮的话,短时间内是很难夺下柏林的。当时德国国防军早已投降了,可代表政府力量的党卫军还在视死抵抗;苏军进攻帝国大厦总理府的时候,党卫军有1500人,他们没有一个表示投降和退缩,并且这些党卫军还不全是本国人,都是一些外国赴德的志愿军,就是这些志愿军的顽强意志直到战死了最后一个人,他们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生生以1500人歼灭了苏军10000人的战果!这里每一位党卫军临到牺牲之前都表现得沉着机智,翻开他们的遗言,写着:“告诉我的母亲,我很爱她”。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句话到底怎么讲?现代战争有用吗?

【苏联解体是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美国上兵伐谋的经典是海湾战争。】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孙子兵法》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中国2500年前的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西方称为东方兵学之祖;西方德国200多年前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称为西方兵家之祖。《孙子兵法》比《战争论》早2000多年,谁先谁后不言而喻,客观的说,《战争论》是在《孙子兵法》基础上发展的。

客观、公正的评价《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无论成书时间的早晚,还是内容的继承发展,《孙子兵法》无愧是世界的兵家鼻祖。 对于战争的含义和表述,《孙子兵法》高度概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论》用了八个章节,三万多字叙述“战争”的含义,其中只有一句话准确而概括:“战争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孙子兵法》中“兵者”的“兵”,就是指战争的意思,是国家的大事,死亡或者生存所在,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战争论》用三万字解释战争,谁能够有耐心记得住呢? 战争是人类生存竞争的产物,战争是优胜劣汰进化的组成部分,战争也是有规律的,战争也是有交战法则的,这就产生了研究战争规律的人,由此诞生了诸多的兵法。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用一个字表达就是“谋”,“谋”必须有所依托,用两个字表达就是“势”。简单的说,“谋”就是策划、运筹,谋的是“势”,“势”就是力量、实力。 战争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那你怎么才能战胜对方呢?这就是兵法研究的内容。《孙子兵法•谋攻》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或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前一句话,不打仗而让敌人屈服,是政治家、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后一句话,是统帅、兵家的纵横捭阖,是战争的制胜法宝。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是从国家的战略层面说的,打一百场战争都胜利,并非最好的战略结果,战争总是会死人的,还会大量的死人,歼灭敌人三千,自己也会损失八百人。

不使用战争的手段,而通过非战争手段:政治较量、军事对抗、经济制裁、外交斗争、舆论宣传、策反瓦解等等,让敌人、敌军、敌国最终崩溃,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以往的解释是:“用兵的上策是和敌人比拼谋略,其次是和敌人进行外交斗争,再其次是对敌人发动战争,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市。

文章TAG:攻城死伤伤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