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为什么没有英灵武装,他不懂得什么是正义

为什么没有英灵武装,他不懂得什么是正义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9:17:3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并且当时除了太平天国之外的最大势力,北方的捻军也有太平天国的影子。捻军前期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与太平军会师。捻军后期接受整编,变成一支新军,仍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与清军作战。因此很多人说太平天国祸国殃民,导致南方百姓死伤大半,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堕落,这并不能掩饰清政府同样暴虐不仁的本质。

当时造反的人数不胜数,不止太平军一支,整个南方都暴乱了。这些暴乱的义军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太平军的影子。太平军的鼓动,只是老百姓起义的客观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清政府的残酷统治造成的结果。清政府如果真正体恤贫苦百姓,人民何苦要冒着掉脑子的风险参加造反呢?!另外就是当时的练军武装,也是很值得说道说道的。很多人把湘军和淮军看成湖南人和安徽人的代表,觉得他们镇压太平天国有大功,虽然有屠城,但杀得都是外省人,没有祸害本省的百姓。

其实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当时的矛盾是阶级矛盾,是贫富差距的矛盾,还有一点民族矛盾。曾国藩杀起湖南人,一点也不手软。他杀人的标准是叛民和顺民,与是不是湖南人无关。抬高曾国藩可以,但是丁是丁卯是卯,不要把他造的孽也强加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头上。至于曾李左胡这些中兴名臣为什么不反,没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士绅出身,清朝也还没有死透,他们这些士绅和清政府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吃的是官家饭,当然要替官家卖命了。其次,湘军、淮军、楚军这些新兴的军阀集团,势力太小了,没有形成规模。跟中国历史上的汉末或唐末军阀相比,曾李之流的实力相差太多了。造反是不可能的,一是没胆量,二是没实力。

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前言——一个真实的八旗社会多尔衮携幼帝入关之后,开始时,八旗精锐半数多驻扎在京城,类似于禁军的性质;后来随着统一战争的步伐,于康熙晚年,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派遣八旗长期驻守,以控扼京师以外所有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并且构建为满城,驻扎在各地。满城:清朝封建社会时期的“绿区”:可能现在很少有人了解满城了,通俗简单点的述说就是类似于美国在中东某国所设立的“绿区”。

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顺治从顺治皇帝从盛京迁都到北京开启,京城就成为第一个满城,随后到了晚晴时期,全国一共拥有20个“满城”。是八旗子弟驻扎、生活的地方,也是清政府监视绿营、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

”——康熙驻扎在各地的满城里的八旗子弟,其实是一个国中之国,不接受地方管辖、也不接受地方律法的约束,同时不与民人混居、不与民人通婚(包衣奴抬旗的就可以),也从不轻易出动。地方上治安剿匪等问题基本上全部交给绿营处理。入关后迅速腐化的八旗子弟: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发现八旗子弟的战斗力飞速下降了,甚至在剿灭三藩叛乱时,不得不仿明朝的卫所制度,设立“绿营”来作为主要战斗力使用。

造成八旗子弟腐化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作战思想入关后的八旗相对明朝的人口基数来说太少了,为了能保障其“国人”的人口基数,在与南明、郑成功、大顺势力、地方反清势力的各种战斗中,满八旗的主要作用就是监视“蒙八旗”、“汉八旗”、或汉军(绿营前身),极少出现有满八旗直接参与的战斗。这种思想导致了满八旗的子弟是极为惜命的,就如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兵围江宁城(南京)时,逼得八旗指挥官喀喀木就曾担心城中的百姓为郑成功充当内应,想要将江宁城内的百姓全屠杀了,只留下八旗军固守。

二、制度问题早期的八旗腐化,多是为了惜命。八旗制度有个致命的问题,也是保障八旗军队战斗的因素:那就是出征时士卒、将军是要自备马匹、器械、粮草的。若是战胜还好,若是战败了,就不仅仅是丢掉性命,可能连家里的妇孺也会随之挨饿。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制度,入关之后的旗人,居住在满城里,出城是需要申报的,如限制出城二十里地外,或是迟归需要棉铃鞭刑等等。

文章TAG:英灵正义武装懂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