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虎符怎么拆成两半,秦国虎符铭文破译

虎符怎么拆成两半,秦国虎符铭文破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8:57:4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是说,这是调动兵马的信物,右半边在帝王手中,左半边在古时候名为杜地的将军手中,凡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就需要两块兵符合在一起,才能派兵。由此可见,虎符被分为两半,右半留存帝王手中,左半发给地方官员或领兵的将军,需要调动军队时,帝王将右半授予主帅,并由使臣验合方能生效,"符合"一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通过这种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假传军令。并且,虎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更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之所以这个调兵凭证以虎为形,其一是因为虎乃百兽之王,威武霸气;更重要的是,传说中,虎一直追随于龙,而古代帝王通常自称真龙转世。据《史记》所载,战国时期,秦国围困赵国国都的时候,魏国公子忌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窃得魏王虎符,夺取了晋鄙的指挥权,才能引兵破秦,救了赵国。

虎符能调动千军万马,君王是如何防止将军造反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却毫不觉察,不能不佩服祖先智慧。10公分长的小老虎能调动千军万马,这可马虎不得,要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掌握了军权,谁就能掌控国家。这个铜铸的小玩艺可不简单。私人订制从史料看,制作虎符比铸钱成本都高。虎符大多选精铜制作,在铜矿被政府控制,冶炼技术由少数御用工匠掌握的情况下,民间很难得到精铜;有的虎符是黄金制作,成本非常高昂。

虎符除制作工艺精良外,都是孤品,一个军团一副虎符,相当于现在的“私人订制”。比如在陕西出土的杜虎符,只能调动秦国杜县防区的部队,拿到其他地方不起作用。虎符制作完成后,使用的模范就会当即销毁,“模具”没有了,在没有激光克隆技术的年代,不可能制作出一模一样东西。加密处理不同的虎符上铸写的文字不同,而且还要进行特殊处理,比如错金,在杜虎符上写着:“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十公分长的虎符上写着9行30字,加上错金工艺,一般工匠或仓促之间是不可能仿造出来的。还有的虎符文字刻在两半中间,合在一起后才能读出来,这是古代的加密处理方式。因此在没有见到另一半的情况下,无法复制。联动管理虎符制作是为两半,一半在将军手中,一半由帝王保管,必须两半合一,才能调动兵马。在当年没有报纸、电视,传媒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很少见“领袖像”的地方军队只认兵符,也就是当时说的“只认兵符不认人。

”从杜虎符的铭文可以看出,作为地方将军,虽然管理着庞大的军队,但没有完整的虎符,只能调动50人的兵马,也就是个空架子。帝王当然知道虎符的重要性,一般都贴身保存,甚至卧室之中。比如《史记》记载的“窃符救赵”的故事中,指挥晋鄙部队的虎符就在魏王卧室里,魏无忌动用了魏王的宠妃,利用侍寝的机会偷到了一半虎符。

我们经常把“符合”一词挂在嘴边,其实这个词语就从“虎符”这来的,是说虎符的使用方法,两半之间有一个扣合机关,不同的虎符机关不同,两片虎符必须严丝合缝扣合在一起,达到“符合”标准,才能调动军队。配套使用虎符中是调动军队的信物,如果要调动大量军队,还需要帝王的使者和亲笔书信等配套措施,如果形式过于简单,就会引起将军怀疑。

古代凭借虎符就能调动军队,为何没人敢伪造虎符造反?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用的虎形令牌,从中间一劈两半,一半在皇帝手中,另一半在将领手中,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我们都听说过“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偷了魏王的虎符,派兵救援赵国。既然虎符的作用这么大,能代表皇帝调动军队,那么为什么没人仿制呢?首先,虎符一般不是单独使用的,想要调动兵马,除了虎符还需要皇帝的诏书等,所以即便是仿制了一个虎符也未必能派上用场。

为什么古代调动兵马要用虎符,那坏人不会去仿制欺骗军队吗?

“符”是古代军事调遣、命令传达的重要凭证。早在周代时就开始使用,据说是由姜子牙发明的。最初的符以竹子制作而成,后来用金属制成,形状也由竹节逐渐多变为虎形,称为"虎节",也称"虎符",也有鹰符、龙符等,到唐代改为鱼符、兔符,后来逐渐演变成令牌。图片一:两半的虎符虎符的背部刻有铭文,分为两半,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

文章TAG:虎符拆成两半秦国铭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