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知识 >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古代加急军令有哪些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古代加急军令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23:45:31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2500年以前,古人开始驯养信鸽。信鸽的使用也可以在一些历史史料中找到明证,例如,西夏与北宋战争中的西夏军队,南宋初期大将曲端的军队,西汉时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等。国外最早的见于文字记载的信鸽使用是公元前53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人们通过信鸽传递成绩。烽火通信即利用烽火将信息传送出去的一种方式。

烽火是一种原始的利用光信号的通信方式,周朝时期就己应用于战场。人们通常沿边境线或边关一国都一线建造烽火台,在其中储备柴草。每当敌军进犯,进犯点附近的烽火台率先点燃,临近烽火台发现后相继点燃,以此传递战事信息,是决策者能快速决断,出兵援助。西周时期,曾以“烽火”作为防御敌兵入侵的联络信号。《周礼》中曾有类似的记载:建造烽火台连接各国边疆至腹地的要道,连绵不断。

烽火台上架桔棒,桔棒之上系有柴草笼子。每当敌军来犯,便接连点燃柴草报警。其中,“烽”表示夜间以火光预警,传递信息给邻台;"燧”表示白天以烟示警。这种方式有时以“狼烟”见诸于记载,是因为为避免风的影响,古人以狼粪代替柴草产生浓烟,从而使烟减少弯曲,提高能见度,故有此称。古代打仗除了这些战役层面的驿传、飞鸽传书、烽火通信外,在战术层面还有鼓点、旗帜、狼烟、烽火、号角、驿站、反光的镜子等方式,这些手段可以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了。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是有多急?跟高铁比起来如何呢?

趁慈禧生病,同治皇帝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下了一道“八百里加急”,诛杀了安德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使用“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人们长途赶路,要么坐车(马车、驴车),要么骑马,要么乘船,要么走路。无论哪一种方式,速度都很慢。富贵人家,当然可以选择骑马,但是骑马对身体的消耗很大,富家子弟吃不了这个苦,所以他们更愿意坐马车。

然而,马车很慢,比走路快不到哪儿去。寻常人家,更多的是选择走路。八百里加急在古代,人们长途赶路的速度有多快呢?我们举两个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的例子。道光十七年12月初,左宗棠从湖南出发,第三次进京参加第二年春天的会试。这一次他雇了一个书童,在汉口遇到了同样是去参加会试的欧阳兆熊,俩人便一块赶路。道光十八年2月左宗棠和欧阳兆熊到达京城。

从湖南到北京,用时不到三个月。光绪十四年12月20日,丁治棠从四川出发,进京参加第二年春天的会试。他先是坐船到重庆,然后再坐船顺流而下抵达上海,再辗转到天津港,于光绪十五年的二月初七到达北京。从四川到北京,用时一个半月。值得注意的是,丁治棠是坐船去的,大部分路程都是沿长江顺流而下,所以速度比走陆路要快得多。

文章TAG:加急八百里军令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古代加急军令有哪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