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知识 >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古代加急军令有哪些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古代加急军令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23:45:31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从长沙到北京直线距离大概1350公里,换算成里,是2700里。但是实际路线肯定要长于2700里,我们按3500里来算。左宗棠用时不到三个月,我们按80天算。那么他赶路的速度大概是每天44里。而八百里加急,一天要走八百里,其速度是古代人平常赶路的18倍。八百里加急有多难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在范阳起兵。

军情十万火急,地方官员马上用“六百里加急”给远在长安的唐玄宗上报消息。八百里加急送信的人快马加鞭,一路飞驰,中途换马不换人,吃喝全在马上,终于在第六天赶到了长安城。范阳到长安,两地相距三千里,在“六百里加急”的死命要求下才跑出五百里的平均速度。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八百里加急”呢?一是唐朝只有“三百里加急”、“四百里加急”,最快只有“六百里加急”;二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根本达不到“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别说唐朝没有,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也没有“八百里加急”。根据《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的最快的急递日行四百里,只有打仗的时候才能使用。熙宁年间又增加了金字牌,日行五百里。当年秦桧一天之内给岳飞下了十二道金牌,说的就是这个金字牌。在中国古代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赶路的速度最快只能达到六百里。这六百里的速度,是靠一个驿站换一匹马,把马跑死、把人累死换来的。

所以,除非十万火急,一般是不会用“六百里加急”的,更不要说“八百里加急”了。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实现的古代之所以能够实现“六百里加急”,甚至“八百里加急”,关键就在于驿站的存在。周朝时,我国就有了烽火台和邮驿,用来传递军事情报。《孟子·公孙丑》:“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驿站驿站是官营的,一般只能用来传递军事情报,能够为过往的送信人员提供食宿、换马服务。

到了清朝,进行赶考的举人也可以使用驿站。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可以去找本省的布政使要一笔盘缠,同时领一个火牌。一路上拿着火牌经过沿途的驿站,可以在驿站取马车一驾,然后在马车上插一个“礼部会试”的黄旗,就可以风风光光地进京赶路了。这架马车,名曰“公车”,代指进京赶考的举子,“公车上书”就是这么来的。古代的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设置一个,驿站的一应开支,均由官府承担,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比如唐朝,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人;清朝共设置驿站1785个,人员两万多。这么多驿站,这么多人,再加上马匹、食宿、草料等费用,着实是一笔巨额开支。驿站的多少、邮驿系统的完善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强弱。正是因为驿站运营的成本太高,所以驿站只能用来传递加急文书,用作军事用途,私人是严禁使用驿站的。

文章TAG:加急八百里军令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古代加急军令有哪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