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203道口平改立怎么改,宁芜路203道口平改立工程

203道口平改立怎么改,宁芜路203道口平改立工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6:51:21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但在商议迎立新帝的朝会中,老臣们首先对于奉齐王刘襄为新帝就全部表示反对:齐王的舅舅驷均是一个狠毒、严酷的人,一旦刘襄被迎立为新帝,岂不是又来了一个“吕氏外戚”?本来大家诛杀吕氏,就是对外戚专权忍无可忍,不得已先下手以免日后被害,如果立齐王的话,那才叫旧祸刚去,新祸又来!因此齐王万万不可立为新帝。淮南王刘长,这个时候才十六岁,年少冲动、轻佻暴躁,不是为君的最佳人选。

同时刘长生母因罪自杀,是被吕太后从小抚养长大,如同亲子,孝惠帝在位及吕太后当权时,刘长就依仗着吕氏的势力骄纵专横、跋扈不法。如果立淮南王为新帝,将来他很有可能会挂念吕太后的养育之情而清算诸功臣,使得元老重臣们重蹈吕氏覆灭的旧辙。为了大家将来身家性命的安全,淮南王也被排除在新帝人选之外。在排除了齐王、淮南王之后,新皇帝的人选就只剩下代王一人了。

相对于齐王和淮南王来说,代王宽厚仁德、温和谦逊、恭敬有礼,品行敦实,简直是新君的上佳之选;同时,代王母家薄氏地位微寒,人丁稀少,处事也是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将来绝不会有吕氏专权之祸。对比之下,周勃、陈平等老臣们一致决定迎代王入长安,承继皇位。于是朝廷派出使者前往代地,拜见代王并说明迎代王赴长安即位的来意;代王在短暂地谨慎观望、以待时局发展后,决定立即出发赶赴长安。

至灞桥时,长安群臣以参见天子礼拜见代王,代王立即谦虚回礼,不以皇帝自居,老臣们因此欣慰不已,认为没有选错人。入长安后,代王没有立刻进皇宫,而是在代国官邸与诸臣以外藩对朝臣的宾客之礼见面,大臣们奉劝进奏章,并献印玺,请代王继位。代王三辞之后郑重接过国玺,表示愿意继承高皇帝、孝惠皇帝所传下来的皇位,随即诸臣以朝见天子之礼参拜代王。

从这一刻起,代王刘恒才真正地成为大汉新一代皇帝,即汉太宗孝文皇帝。孝文皇帝半生微小谨慎,谦恭平和,与世无争,远远地躲到边远封国内,才在残酷而血腥的汉初权力之争中得以保全,并最终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不过即使是孝文皇帝这样谨慎温和的皇帝,在权力、利益和亲情相对立时,同样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他的四个嫡子,都因为权力的斗争和利益的纠葛,在他刚刚成为皇帝之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地去世夭亡,成为了这场改朝换代“争斗”中的牺牲品。

前面说过,刘恒为代王时,曾经和代王后生育了四个儿子(史记记载是三个儿子),而代王后虽然没有确切史学资料记录是吕氏家族的女子,但可能性非常大。在“诛吕”行动之前,代王后就不幸(或者说很幸运)去世了,留下了四个儿子。但诡异的是:在孝文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他与原配代王后所生的四个皇子居然先后因病夭亡,孝文皇帝所有的嫡子就此全部离开了人世。

这一事件在整个两汉时期都讳莫如深,没有人敢于去探查背后的真实原因。直到曹魏代汉后,才有史学家得以考据探查其中的原委:孝文皇帝四个嫡子皆由原配王后所生,而代王后很大可能是吕氏之女(虽然史书中没有确切记载),所以这四个皇子自然具有吕氏的血脉。老功臣们诛灭了吕氏全族,迎立代王继位后,为了消除后患,就连孝惠皇帝的儿子们都被全部杀死,以防将来遗祸复发。

所以,对于新皇帝这四个有吕氏血统的皇子,老臣们自然是绝不能放过,必须清除(否则将来孝文皇帝驾崩,这四个皇子中的一个继承了皇位,那当年诛灭吕氏的功臣们(或者其后裔家族)岂不是马上就会遭到复仇、同样被诛灭全家)。所以,为了汉室江山的延续、社稷的稳定、刘氏皇室的统治权不动摇,孝文皇帝在两难中只有和功臣们妥协,舍弃了四个儿子,以换取天下的安定和和皇位的稳固。

皇权之下、无有亲情的残酷本质,在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功臣为了自保,要的只是免除祸患、清除有吕氏血统的皇子,对于那些和吕氏没有关系的皇子,诸位大臣还是相当的尊敬和礼遇,他们都得到了应该享有的尊荣和地位。孝文皇帝的其他儿子,全都平安健康成长,安享一生荣华富贵。在四个嫡子夭亡后,孝文皇帝在世的儿子中,以宠姬窦漪房的长子刘启年纪最长。

文帝前元年(前179年)正月(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一岁之首,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三个月;另外孝文皇帝在位时两次改元,但没有建立年号,分别称前、后某年),在太常(负责宗庙社稷礼仪的高官)“于诸皇子中择元良,册立为皇太子以定社稷”的奏请下,孝文皇帝将太常所上的奏疏发给群臣朝议,诸臣讨论后回奏文帝:皇长子刘启“淳厚仁德、恭敬有礼”,请立为皇太子,以固国家根本。

文章TAG:203平改立道口宁芜工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