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长安鼎峰什么时候开工,200多万平旧改确认

长安鼎峰什么时候开工,200多万平旧改确认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17:04:4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  在滈河诞生的另一项重大文化成果,是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西周设有采诗官员,专门到民间收集民歌,在镐京整理、加工后演唱给周王。周宣王时期的文武双全大臣尹吉甫就负责采集、整理这些民歌,其中有些篇章还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六月》一诗就记载了尹吉甫伐猃狁的故事。有的诗歌甚至是尹吉甫本人所作,因此尹吉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滈河当然就是《诗经》的故里。春秋时期还流传的《诗经》有3000多首,后经过孔子删定,留下305首。对水源地保护力度越来越大  有群众反映,石砭峪水库初期给西安城区供水后,滈河上游河道干涸了,近年为了滈河生态,石砭峪水库日常给河道少量放一些水,加上沿途其他水的加入,现滈河常年有水。  记者沿滈河河道采访看到,由于滈河一些地段正在拆迁改造,无法和浐河、灞河相比,但已经完成改造和尚未动工改造地段,各有其迷人之处,未改造的地段,古朴自然,似水墨画,而已经完成改造的,则整洁、鲜艳,如工笔画。

  记者看到,滈河各支流秦岭峪口有人把守检查、登记,可见,对水源地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西安人的用水质量也必然越来越高、越来越令市民放心。  【源远流长】  提到八水绕长安,其他三个方向的河流,一般人相对熟悉,可是南边有什么河?有人会问,南边秦岭峪道基本都是南北向的,淌下来的河流怎么绕长安?  长安城南的滈河,走向很不一般,不仅中流东西向流,而且是从东向西流。

源出终南山峰  滈河很有特色,其主流为石砭峪河,源头在海拔2600米的终南山。此处所谓终南山,不是广义的泛指秦岭山脉的终南山,而是秦岭山脉中一座山峰、狭义的终南山,位于长安区五台街道罗汉坪村耍钱场。滈河起步先向南走,才转向北,绕了一个大弯,方走出峪口,峪内行程达25公里之多,足迹像一个口向东的金钩,峪口处的水库像钩把。

  出了石砭峪,滈河先向东北流,到了长安区王曲街道王曲村,逐渐转向西,又走出一个弧形。抵达香积寺时,峪外长度达到16.3公里。在此途中,汇入了天子峪、抱龙峪、子午峪等河水,年均径流量达0.95亿立方米。  按照故道,滈河过了香积寺南侧,改向西北流,经赤栏桥、南雷、西亁河等村,直至细柳街道北三角村,绕过了细柳原较高处,然后向北过长安区斗门街道昆明池,继续向北进入渭河。

当地群众反映,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北三角村以上的滈河故道还有流水。  由于秦汉时期修了洨河,滈河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然后携手向西南流过十多公里,进入沣河。洨河途中收容了金沙河等。俗称“湘子河”  滈河,古人也有写作镐水、鄗水。“滈”、“镐”、“鄗”三字虽然均由“高”字组成,但皆与“高”读音不同,且全念为hào(浩)。

根据《词源》《辞海》等,滈、鄗均古通“镐”。滈、镐又义同“皓”,白貌、光明。滈滈,意水泛白光貌。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翯乎滈滈”之语。  据此可推知,滈河大意为流水清白之河。  在民间,人们又称滈河为“湘子河”。传说,很早以前的一年,终南山下大旱,眼看庄稼要枯死,韩湘子前往终南山修行,经过此地,见此情景,横箫而吹,随着悠长的呜咽声,干涸的大地上出现一条弯曲的河流,清水汩汩。

人们急忙引水入田灌溉,解救了庄稼。因为有了这条河,从此这里再没有遭受旱灾,因此民间俗称这条河为“湘子河”。  根据地质科技人员勘测、研究,神禾原西侧,从王曲到香积寺,直至郭杜镇附近,有一条断层。滈河在出石砭峪后至香积寺之前,正是利用这条断层作为自己的通道,其出现时间也有百万年之久。“北筑万里长城,南修十里洨河”  滈河是长安八水中人工改道变化最大的河流之一。

  洨河具体修建时间,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秦朝时期,秦始皇担心滈河和潏河发洪水淹毁阿房宫,下令修建了洨河。洨河流域也流传有“北筑万里长城,南修十里洨河”的传说:秦始皇时期筑长城造成大量民夫死亡。朝廷里一长安籍大臣为了让长安百姓躲过这一苦役,以避免潏河、滈河冲毁阿房宫为由,向秦始皇建议抽调长安百姓修建洨河。

秦始皇不知是计,欣然同意。开工后,这里的监工按照长安籍大臣的意思,发现哪位民夫干得快就训斥,直到长城工程停止,长安籍大臣才让洨河工程很快结束。这时长安百姓方明白了这位长安籍大臣的意图。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汉武帝时,为给昆明池汇集更多的南山下来的水,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两河淹了长安城,而修建的洨河。  虽然《现代汉语词典》里“洨”只有xiáo(淆)一个读音,但当地群众把“洨”读为jiāo(交)。

  【流光溢彩】  长安八水中,七条河的河水来自终南山脉,其中六条水源纯粹来自终南山脉。滈河水源不仅完全来自汉唐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脉,而且正源石砭峪河来自狭义终南山的山峰。  终南山的水非常迷人,唐代诗人进行了如诗如画的描绘。“高泉落水中”  “窗下泉流竹外云”。唐德宗时期的诗人韩翃在题为《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诗中,反映终南山里的泉水非常多,随处可见泉水。

实际上滈河源头石砭峪耍钱场就有一山泉。  与韩翃同代诗人、唐代“大历十才子”卢纶在《过终南柳处士》一诗中描绘了山泉的特点:“绿泉多草气,青壁少花林。”  “野果垂桥上,高泉落水中。”唐著名诗人岑参呈现了一幅上下结合、动静相伴的全景式山泉景色。“玉嶂掩飞流”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从唐代著名诗僧皎然此诗句可以想见苍翠终南山中美丽的瀑布景观。

  “树色参差隐翠微,泉流百尺向空飞。”曾任宰相的文学家苏颋生动描绘了由山泉而成的瀑布水沫腾空而起的壮观景象。  人称“诗奴”的贾岛在《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中描写了冬季终南瀑布景色:“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潭静鱼惊水”  终南山里的水潭亦非常美丽。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许浑,因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他的《贻终南山隐者》诗也没有离开水:“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  田园山水派诗人代表之一储光羲于诗《贻阎处士防卜居终南》中描写道:“春风摇杂树”,“坚冰生绿潭”。  “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为南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的著名诗人姚合在《赠终南山傅山人》诗中让读者看到潭水静中有生机的鲜活美景。“水穿诸苑过”  “步步景通真,门前众水分。

”唐末著名诗人、号“芳林十哲”的郑谷在《终南白鹤观》一诗中展现了终南山河流众多、交织如网的景色。  姚合游终南山时,有类似的所见:“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  唐开元初诗人王湾登终南山时看到:“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岑参在《终南东谿中作》做了精细的描述:“谿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  写下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唐末诗人王贞白在《终南山》中有诗句:“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  好游山玩水的李白曾经在终南山“饮彼石下流,结萝宿溪烟。”“昨日梦清溪”  凡是去过终南山的,莫不留恋。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钱起离开终南山时感叹:“白水到初阔,青山辞尚近。”,“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

”  有“诗囚”之称的孟郊在《终南山下作》中道:“见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  唐天宝末年岑参随军到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的焉耆都护府戍边,回眸终南山,不由感慨:“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记者 金石 2019年4月26日《西安日报》。

文章TAG:鼎峰200平旧多万开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