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清朝国公赏赐多少田庄,清代公主嫁妆赏赐丰厚

清朝国公赏赐多少田庄,清代公主嫁妆赏赐丰厚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01:04:0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一节本属于生活消费的事,一经落在政治集团头上,往往很本能地便使之政治化,花钱买“神圣”。秦可卿死了,贾珍便凭白花上一千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卫”。 此外如祭宗祠、宴除夕、庆生辰、结诗社,都讲的是排场,图的是“风光”。仅王熙凤一个人的“生日宴”,就用掉了一百六十两银子。仅贾母“两宴大观园”中的一顿饭,就用掉了二十两银子,难怪刘姥姥迭叹“够我们庄稼人吃一年的了”。

消费额度的日益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随着“奴役模式”的升格,造成日益严重的人力浪费与财力浪费。贾府第一代创业者刚刚转入“纯”消费的时候,“主子”、“奴才”都不会太多。至几代以后,“合族”上下已经“四五百人”,其中“主子”不足二十人,单是贾母一个就役使八个大丫头,二三流丫头苦干。秦可卿的丧事,由王熙凤主办,单是第一次点卯,涉及的“婆子”、“丫环”就达一百零六人。

在“纯”消费集团内部,绝不可能有“廉政”,也不可能杜绝浪费。他们有时很悭吝,但又从不会节约。这是因为,在吃“政治”饭的集团内部,任何的“积财”形式都与实地生产无关,都是由“权力”转化而来。多说一句话,多逞一点威,就能多捞些钱;少说一句话,本分一点,就捞不到钱。任何一个确有权柄的“主子”,都不会放弃榨取、盘剥。

在捞钱的事上,有的手面很大,有的则小家子气。前者如王熙凤,单是拿合族上下的月例钱去放高利贷,一年就捣腾出“上千两银子”,加上其它,数年下来为“五七万金”。她的“高明处”在于将捞钱的主要活动放到府外去干,例如在铁槛寺从老尼姑手里揽了一件人情官司,一下子就捞了三千两银子。和她的“手面”相比,别人的捞钱就显得小家子气了。

在“主子”层人物中,最贪钱而又限于鸡零狗碎、小打小闹的人,首推那位邢夫人。此人身为贾府的“大太太”,为人却猥琐得很,对“名”很淡漠,视“利”却如命。书中第46回对她做了个小介:“……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钱财,一经她的手,便克知异常。”此人虽贪钱但无事捞大钱,只能干些揩油勾当。

听说“儿子”贾琏盗卖了贾母的库存器皿,便赶紧凑上去敲诈了二百两银子。侄女邢岫烟借居贾府,每月只有二两例银,她也不放过。难怪她的亲弟弟傻大舅在暗中也把她咒得一文不值。 位卑近乎草芥的赵姨娘,虽然毫无经济权力,但也见缝插针,能捞一点就捞一点。儿子贾环上学,她便借机索取了八两银子的补贴。 似贾府这样的外无任何新的财源、内有日益走进“寅吃卯粮”、“盛筵必散”的境地。

这一点,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感觉到。怎么办? 在“官养”温床上躺得太久的人,往往把“官养”本身看成神圣的“秩序”,为此而耻于在吃“皇粮”之外做任何有关生产、交换的尝试。贾府这些居住在“红楼”中的人所做的第一个“梦”就是:以为在“内囊空上来”的时候,单靠强化内部的权力秩序和经济秩序,就能延续这个纯消费集团的存在。

贾府内部的“分配”形态也有着醒目的等级性和固定性:贾母月银四十两,有权役使八个“大丫头”,二三流丫头若干;夫人级人物(王夫人、邢夫人)月银二十两,有权役使四个大丫头,二三流丫头苦干;奶奶级人物(王熙凤、李纨)自然又逊一筹,书中没有细说;姨娘级人物(赵姨娘、周姨娘)月银二两外加一串钱,只有权役使两个二三流丫头。

连丫头也是有等级的,大丫头月银一两,二三流的丫头月银一吊至几十钱不等。以上的“分配方案”,见于第36回。 在生活、流通、分配、消费的几个环节中,既不开拓生产之“源”,又不节制消费之“流”,单一在“分配秩序”上搞强化,搞加固,实际上既是一种缘木求鱼的式的奢望,又是一种画饼充饥式的迂腐。第一个看出贾府好景不长、终将破败的是年纪轻轻就死了的秦可卿。

她在死前给王熙凤托了个梦,除了讲些“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之外,还大胆地提了个建议:“赶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将“祖茔”由纯粹的祭祀场地变成有财源属性的生产基地,应当说,秦氏的设想是贾府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分配”领域本身,而将经济意识拓展到生产领域的认冰跃。

文章TAG:赏赐田庄嫁妆国公丰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