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为什么要修关帝庙,许昌灞陵关帝庙

为什么要修关帝庙,许昌灞陵关帝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5:24:5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齐永安愤怒地说:“如果不能自立,最终也会饿死在风雪中。”从此之后,齐毓珍开始发奋读书,终有所成,成为齐家经商的好手。  齐尧封的儿子齐绅甲,照样重视教育。齐绅甲“督课子侄,循循善诱,注重早谕,教而有恒。”就是到了炎热的伏天和寒冷的数九天,也从不停止学业。1872年,齐家分家,齐尧封这一支移居到磐石烟筒山附近的苕条顶子。

此后,在齐绅甲的“督课之下”,他的二侄齐耀珊,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中进士。他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中进士。他考中进士之后,被派到外地做官,从此终止了“教授于家”的生涯。但在他的教授之下,此后不久,他的族弟齐忠甲(第五支齐化钧的次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进士。他的大侄齐耀琳,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进士。

此便是所谓的齐家叔侄4人相继考中进士之事。而且,他们都是在磐石苕条顶子苦心攻读之后考中的。四进士中,有3人从清末到民国一直为官20多年,唯独呕心沥血为齐家培养人才的齐绅甲,仅为官4年,便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去世于山西“太原府稽查东门差”,年仅41岁,亲友无不痛悼之。  四、前赴后继,方得登科  许多文章都赞许“四第同庚”,殊不知,这是经过齐家几代人奋斗之后取得的成果。

  齐家从齐毓珍起,乡试顺天,遇到匪警阻隔,不得不绕道返回。齐尧封,附贡生出身。因“屡试不第”,而置“黄沟河南苕条顶子荒”。他的长子齐书甲,廪贡生出身。“读书多奇悟,肄业沈阳书院”。首次参加甲子年(1864年)乡试,应试的文章振笔一挥而就。由于掉以轻心,榜发落第。壬午年(1882年),带着弟弟齐绅甲到首都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又没有考中。

此后10多年间,他的弟弟齐绅甲、儿子齐耀珊和齐耀琳一举成名考中进士。齐家第五支齐化钧,也是附贡生出身,也因“屡试不第”而转为经商。他的次子齐忠甲,则一举考中进士。  五、善于经商,家业大兴  齐家人丁兴旺,经商有道。一般从兴办商号或烧锅、油坊开始。其中,齐永安除了开垦荒地、修建宅舍、办田产外,也开设商号,从而变成当地有名的富户。

他的儿子齐毓珍,“治家有规则”,家产越来越富侥。除经营粮业外,店业方面设有大成典业、大德酒业以及乾德、恒远等商号。齐书甲到磐石苕条顶子经营田产后,开办成德涌烧锅和成德源烧锅,买卖也十分兴隆。耀字辈子之齐耀宗,曾任奉天围场东流水荒务委员及辽阳五城丝绢总局总办等职,更是经商有道。  六、清廉为官,秉公施政  据吉林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齐耀琳传》载:其叔父“齐绅甲学问渊博,品格高雅,为官廉政……对二齐(指齐耀琳、齐耀珊)有深刻影响,长进很快。

”又载:齐耀琳“于曲周县任上,披星戴月,理民诉讼,使无冤抑。即使内僚幕友,也断然禁止受贿。因此,被称为‘齐青天’”。  其同族兄弟齐耀瑭,民国时期任奉天省黑山县县长时,东北王张作霖的小舅子唐三虎子无恶不作,称霸黑山。几任县官被他赶走。齐耀瑭到任后,遍请当地权贵乡绅,乘机将唐三虎子逮捕并执行枪决,刚直不阿地为黑山地方除了一害。

  七、乐善好施,德布乡里  齐家富裕起来之后,不忘当年初垦艰辛,对后来闯关东的逃荒者,是夏舍单,冬舍棉。逢灾年则开粥棚,日舍三斗米,赈济贫民。乡村里不管事大事小,只要齐永安答应一句,立刻就会得到解决。他与刘、王等六大富户,捐修关帝庙,建义塾五间造福乡里。乡人尊敬他为长辈。咸丰三年(1853年)67岁病逝,前来吊唁的人无不痛哭失声,“不知涕之出也。

”  齐尧封捐建吉林考棚和昌图书院、魁星阁,虽“集巨款”,均如期竣工。可见,乐善好施,一直成为伊通边四台子齐氏之家风。  齐耀琳于1928年66岁时去职后,应在北平的乡人徐鼐霖之邀,同吉林名士成多禄等,在厂桥额勒登保祠旧址,继续慷慨捐资修建吉林先哲祠,祀额勒登保以下有勋劳于国家和有功德于社会之吉林先哲13人,以示楷模。

  纵观齐氏之家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师重长、兄友弟恭、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齐氏后代不论是为官的,还是务农的、经商的,多为当时各业的佼佼者,享誉四方。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一个家庭只有培养良好的风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无数家庭汇集成国家,国家也是如此,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够兴国安邦,这大抵就是研究优秀的家风弘扬传统的家风的现实意义。

文章TAG:关帝庙灞陵要修许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