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小米 > 特斯拉新能源车型报价及图片 国产特斯拉再涨价

特斯拉新能源车型报价及图片 国产特斯拉再涨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19 23:35:21 编辑:小米 手机版

特斯拉和比亚迪竟然都涨价了!你还考虑新能源车吗?

特斯拉和比亚迪竟然都涨价了!你还考虑新能源车吗

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幅度差异较大·购车要区分品牌近期有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都在上涨,是不是有些“趁火打劫”的感觉?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疑惑,油价上涨、电车涨价,感觉是有些不太地道;然而这也是无奈之举,油价的上涨是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震荡,布油一度达到130美元一桶的高点。然而俄乌冲突带来的不仅是对油价的影响,对于金融业和汽车工业都有相当程度的冲击;比如智能汽车特别需要的芯片会受到影响,乌克兰出口的氖气占全球总量的70%,俄罗斯出口的钯金占比也很高,前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原材料,后者是制造三元催化器的核心材料之一。

“断氖缺芯还缺钯金”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力度非常大,同时用于制造三元锂电池的镍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也在飙升,汽车厂商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其一为控制产能,说白了就是减产或停产,因为造车卖可能是卖一台亏一台;其二则是提高车辆售价,其中需要更多芯片且离不开动力电池的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价格更需要上涨。而尴尬的是油价和车辆制造成本的上涨完美的同步了,所以才会有一种新能源汽车厂商“趁火打劫”的感觉,当然也有些品牌的车辆上浮程度比较夸张,比如美系新势力品牌特斯拉。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巨头,比亚迪汽车经历了两轮的价格上涨,日前进行了第二轮上调,还能接受吗?这次上调的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如果拿特斯拉汽车来对比的话,这个幅度显然是可以接受的;比亚迪汽车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价格屠夫”,普通新能源汽车是“一分钱一分货”,王朝和海洋汽车则有“一分钱两分货”的标准。

这次涨价的车辆主要是秦、宋和海豚,其实这三款车都是几乎不赚钱的;秦宋系列的插混版使用的时DM-i架构,车辆不仅有专门研发的超高热效率阿特金森发动机,还有集成电机的DHT变速器,有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组和电控系统;与其概念相同的插电式混动轿车,在尺寸相当但配置差很多且内饰设计与用料都很糟糕的前提下,起售价已经超过21万,而秦在第二轮调价后的起售价也才11万出头,这就足见诚意了。

宋系列与其定位相当,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而言之,价格低一些的宋Pro的设计感中规中矩,PLUS版本的设计感比较理想,尺寸也达到了准中型,所以价格也会略高一些。海洋汽车的海豚主力版本售价达到了11万,这款车有超NEDC 400km的续航,有宽温域热泵系统,有高压八合一的驱动系统,技术水平毫无疑问是同级车的标杆;性价比显然仍旧足够高,只不过这辆车确实小了一些。

海豚的定位是面向女性汽车用户,现在看来不如不用这个定位,换个大点的外壳也许会有更高的评价吧。现在争议最大的是海洋汽车-海豹,这辆车的预售价预计会在22-28万区间,不可能更低了;因为这辆车采用了后驱和全时四驱的驱动系统,有非常强悍的性能,有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高标准悬架,车辆的综合水平显然会超过小鹏P7或Model 3。

那么这辆车的即便定出25万左右的起售价也不高,只是有些消费者对于比亚迪的期望值过于高,记住一点,比亚迪不是慈善企业。最后需要讲解的是这些车与同级燃油车的差异,想要让新能源汽车被消费者认可,最重要的前提是做到“同价同质”;说白了就是以相同的预算可以选择到燃油动力紧凑级车且配置不错,新能源汽车也要有相同尺寸和配置标准的选项,反之如果只能选择小微型车则难以获得认可。

比亚迪汽车在经过两轮调价后,王朝系列和海洋汽车仍旧在尺寸和配置上做到与燃油车竞品同价同质,而在能耗上有绝对优势,在性能上有碾压级的优势;所以比亚迪汽车在涨价后的订单量增速反而加快,是否还会有下一轮的调价暂时无法预测,如果认同以上说法的话,“等等”可能只会等来更高的价格。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国产特斯拉价格不到30万,中国新能源车企如何破局?

国产特斯拉价格不到30万,中国新能源车企如何破局

谢邀随着前不久的价格下调,如今国产版的特斯拉Model 3裸车价已经不足30万元了,这对于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内的自主新能源车企人如何破局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自主新能源车企面临的困局在何处自主新能源车企面临面临的压力可能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么大过,在此之前,自主新能源车企尽管销量也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属于“大趋势”行业,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融资渠道也比较畅通,同时特斯拉的销量也比较低,因此特斯拉和自主新能源车企可以相安无事。

事实上,自主新能源车企和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自主车企有着本质区别,他们并不用每天想着怎么突破价格天花板,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由于他们没有历史包袱,同时因为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型有着女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新能源车企可以在定价的时候更为主动,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传统自主品牌燃油车,自主新能源车型的定价都更高,即便是比较“平民”的小鹏以及威马等品牌定价也已经在十五万以上,而蔚来推出的第一款车型ES8起步价更是直接定在了40万以上。

如果我们从造车成本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自主新能源车企们都有着不错的单车利润率,但是这个单车利润率是建立在销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如果月销量不超过1万台的话,一个新能源车企是很难实现盈利的。但是目前自主造车新势力们的月销量都不是很高,即便如蔚来现在已经拥有2款车型,销量也不错,但是每月也只能交付2000多台车型,如果销量继续爬升的话,那么蔚来是很有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点的。

但是特斯拉的国产似乎阻止了这个进程,至少,是延缓了这一进程。我们都知道,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最终的产能将会是年产50万台,平摊到月的话,那么每个月已经超过了4万辆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特斯拉没有办法消化这些产能,事实上,从这一次降价以及前几次调价我们也可以发现,特斯拉在市场政策的变化上一向灵活果断,一旦产能上升同时成本降低,特斯拉就会毫不犹豫调低产品售价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而在特斯拉面前,自主造车新势力很难有“核心竞争力”。自主新能源车企应该如何做才能破局自主造车新势力通常都会拿自己的车型和特斯拉的车型来对比,而且会强调自家的车型在诸如轴距,车身尺寸,账面动力参数,空间甚至配置方面相比特斯拉更有优势,但是只有车企自己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都不是一台车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台纯电车型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三电,还有一个是整车机械素质,这两点做好了你自然不愁卖,这两点都做不好的话,那么你堆砌再多的配置以及有再大的空间都没有用。

尽管我们承认对于消费者来说,空间和配置确实是有诱惑力,但是消费者并不傻,我们从特斯拉降价之后消费者下单的热情就可以看出来,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因此对于自主新能源车企来说,做好的办法依旧是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如果说得再具体一点的话,就是继续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同时将表显续航标定得更为准确,同时对电门和刹车的调校更精细化,让车辆在行驶时让车内人员不要有眩晕感以及强烈的拖拽感,这样才有可能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从而达成破局。

文章TAG:特斯拉新能源车型报价及图片国产特斯拉再涨价特斯拉新能源新能源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