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有什么区别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有什么区别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7-04 04:35:03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有什么区别

第一志愿先进行投档录取,如果未被投档会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二者在录取时是有先后顺序的。按照平行志愿或顺序志愿规则录取时,填报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方法不同。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填报多所学校的批次里面,每个批次都会分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院校志愿可以填报一个或多个专业,而且还可以填报专业服从调剂。第一志愿先进行投档录取,如果未被投档会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二者在录取时是有先后顺序的。按照平行志愿或顺序志愿规则录取时,填报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方法不同。在填报顺序志愿时,第一志愿特别关键,争取一次性走掉,否则第二志愿录取要报特别低或者很差的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而且报第二志愿时还要看看学校招不招第二志愿学生。报第一志愿也要特别慎重,看好学校有没有专业级差。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有梯度,可以稍微冲一冲,但要根据当地情况报两所一定能走的保底院校,把最想去的学校和专业放在最前面,每所大学都要看好是否有专业极差,有极差就选最可能录、同时能接受的专业放最前面。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有什么区别

2,顺序志愿是什么意思顺序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什么

顺序志愿是什么意思?1.顺序志愿表示同一录取批次存在多个院校的志愿序列。所谓“顺序志愿”,就是“志愿+分数”。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于学校来说,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录取相同的顺序志愿考生;对于考生而言,所有分数在某批次以上的考生,同一时间只能按同一顺序进行档案搜索。电脑投档时,同一院校的考生会分别排队,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向相应院校投档。2.顺序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什么?目前各省的普通批次都是平行志愿,部分省份的提前批还是用顺序志愿,所以不填提前批就不用担心顺序志愿是什么意思了。顺序志愿很简单,就是按照你填志愿的顺序。所以顺序志愿填的策略核心是直接求稳。第一种是选择相对有把握读的。在优先填报志愿的前提下,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投档。所有得分相同的候选人将提交申请。按照顺序志愿档批次,大学生档案被访问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如有特殊要求,招生学校应向市教育考试院提出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调整。按批次顺序志愿投档,当考生投档分数相同时,若高校未确定排序规则,请参照平行志愿同批次考生排序规则。军队院校招生按相关文件进行分档。3.成为第一选择很重要。因为录取先把考生按志愿分类,填第一志愿相似院校的考生,再按成绩排序。河南是高考大省,艺术类考生人数远高于招生计划数。大部分高校在第一轮招生结束后就会满员。如果分数上没有优势,一旦第一志愿没有录取、滑落或者退档,那么第二志愿的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很有可能会掉到下一批,也就是A段掉B段,B段掉专科。

顺序志愿是什么意思顺序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什么

3,2020高考志愿录取规则

2020高考志愿录取的规则是按照填报得顺序就行平行志愿录取,高校的录取规则是,按照报名的分数,从低到高,择优录取。

2020高考志愿录取规则

4,高考志愿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有什么不同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感谢邀请。高校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在此我结合实例作简单分析。  假设甲(600分)、乙(598分)、丙(595分)3名考生被投档到同一所学校。下面利用同一组志愿数据分析两种规则的录取过程。 一、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分数优先本质是在考生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考生拥有绝对优先的专业选择权。  上图中会优先处理最高分的甲,横向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当甲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会继续检索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直到完成对甲的处理,再处理下一个考生乙。  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考生不要过去保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稍高分的专业可以大胆地冲一冲,即使冲不上也会继续检索自己后续的第二、第三个专业志愿。 二、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及应对策略  专业优先实质是在考生所填报的多个专业志愿间实行顺序志愿,专业志愿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  上图是实行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箭头表示检索的顺序和方向。由图可见,专业优先录取时会优先处理全部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完毕后,未被录取的的考生再次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以推。如上图,最低分的丙的第一专业志愿自动化专业的优先权会高于考生甲、乙第二、第二专业志愿。  假设上图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均只招1人。第一轮录取时,最高分的甲会被土木工程录取,乙则冲高失败未能被录取,唯一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名额也录取了最低分的丙。乙虽然比丙高分,也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但由于他的自动化专业是第二志愿,优先权低于丙的第一志愿。  由此可见,专业优先规则下是不适宜冲高的,第一志愿适宜选择与自己成绩较匹配的专业,以尽量提高被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机率,越往后面的专业志愿被录取的机率越低。 三、综合对比分析  我们将两个图合并起来作直观对比:分数优先的处理顺序是横向的,高分考生全部专业志愿的优先权都高于低分考生;专业优先的处理顺序是纵向的,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优先权都会高于其他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  以上是对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两种录取规则的简单分析,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应对提高被录取的机率。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5,高考志愿录取详细规则

也就是第一批录取 第二批录取 第三批录取 的顺序问题了 ... 比如说你第一志愿填XX大学 第二志愿填BB大学 然后第一批你被XX大学录取了 那你的档案就被抛上去了 关于你的录取也就确定了。 如果你XX大学没被录取 那等第二批录取开始后你的档就会被抛到 BB大学 看看被不被录取的。 我是深大的..江苏的大学不太了解~不能误人子弟啊~~
是这样的: 平行志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并列,均为“第一志愿”,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投档。 平行志愿还有一个特点,即一轮投档。当按考生分数排定的位次,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按考生院校志愿的自然顺序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高校时,该生档案即投到该高校,由该校审阅档案,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他志愿,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条件而未被投档,或者投档后被院校择优后退档,只有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6,新高考志愿录取是按照什么顺序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普通类中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对于采用单个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对于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在相应类别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实行分步投档录取办法。 有一些共同的规则,即“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志向、体检结果、选科情况等,理性填报,并把最心仪的专业院校放前面。高考志愿录取有以下几种情况:1、排序:将所有满足该批次分数线的考生(不包含前面批次已被录取的考生),分文科和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个考生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2、检索(分档):将考生档案分到高校的数据库档案中。由计算机将排好序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逐个进行检索,检索到的考生,对其所填的各志愿高校依次进行检索判断。当某一高校已分得的档案数小于投档数时,则将档案分到该校档案数据库,否则就对考生下一志愿高校进行检索判断。一旦检索到投档数未满的高校而被分档后,则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3、投档:当该批次所有满足条件的考生档案检索完毕后,对分好的本批次档案定向投往高校。这个过程是一次性地同时完成的。4、录取:高校根据已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录取考生。5、确认:高校将确定的录取名单通过网络回传给招生录取现场进行录取检查,一旦完成录取就办理录取手续。 普通类中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省教育考试院在相应批次控制线上,根据考生成绩、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按院校专业组计划数一定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给高校,由高校负责录取。投档比例原则上为100%,最大不超过105%。对于采用单个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省教育考试院在相应批次控制线上,根据考生成绩和院校招生计划,按院校计划数一定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给高校,由高校负责录取。需要面试或签约的投档比例为100%,不需要面试的由招生院校提出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 对于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在相应类别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实行分步投档录取办法,第一步,对填在第1顺序位非平行组中的院校投档录取,按学校提供的拟投档名单经相关程序后按100%的比例投档录取;第二步,对填报了非平行组中的院校未被录取的考生,将其剩余志愿和只填报了平行组志愿的考生合在一起,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录取,投档比例原则上按100%,不超过105%。

7,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区别是什么

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顺序志愿是志愿优先。通俗的讲,平行志愿是考生挑学校,录取的几率大。顺序志愿是学校挑考生,第一志愿为主,高分掉档的多。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顺序志愿是志愿优先。通俗的讲,平行志愿是考生挑学校,录取的几率大。顺序志愿是学校挑考生,第一志愿为主,高分掉档的多。一般来讲平行志愿是指分数优先,当录取到你时,先看你最前面的志愿院校,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就录取了,后面的就不看了。如果不符合录取条件再看下一个,够则取,不够再往下看直到最后。平行志愿也有自然顺序:一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二是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文史、理工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三是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是院校志愿栏目之间仍有自然排列顺序,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排列的院校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四是一轮投档,因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院校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被退档时,可以参加同批次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检索。顺序志愿是志愿优先,参考分数。先看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的学校,只要在批次控制线上,就把考生的档案投到第一志愿的学校,然后学校再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取够人数那其余的就掉档了。掉档后再看第二志愿学校,而此时一般你报的第二志愿学校招一志愿报的也基本上招满了。

8,志愿录取是按照什么顺序

平行志愿录取时,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首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第一个院校志愿到最后一个院校志愿的顺序检索。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首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第一个院校志愿到最后一个院校志愿的顺序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当上一位考生志愿检索完成后才检索下一位考生的志愿信息。不少省份采用的是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并列、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举例说明:甲考626分,乙考625分。甲填报的志愿顺序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乙填报的志愿顺序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志愿投档和学校录取的过程如下:第一步,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系统首先检索甲的ABC三个志愿。甲的第一志愿为清华大学,但如果清华大学已经录满,系统则进入检索第二志愿北京大学,假设北京大学还有最后一个名额,甲则按B志愿被北京大学录取。系统投档完甲后,按照顺序检索到乙的志愿。乙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但由于北京大学最后一个名额录取了甲,而清华大学也已招满,系统则进入检索第三个志愿,条件符合,乙被四川大学录取。什么是顺序志愿既然平行志愿是按顺序来录取的,那么顺序志愿按什么来录取呢。简单举这么一个例子,在平行志愿里如果我先填了A学校后填了B学校,那么如果我的分不够A学校但是够了B学校,那么A学校直接不会看我的成绩单拿去给B学校,B学校会把成绩单拿走考虑录取我。而如果是顺序志愿的情况下,我先填了A学校A学校就会把我的成绩单拿走看,结果A学校看我分数不够,他们再把成绩单传给B学校,这个时候B学校可能已经招满了,这个时候晚来的我就错失了进B学校的机会。

9,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是什么意思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是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平行志愿就是考生填报的数个学校都是平行的第一志愿,投档时都按照第一志愿投档录取。而且是按照考生高考分数依次排队投档的。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是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平行志愿就是考生填报的数个学校都是平行的第一志愿,投档时都按照第一志愿投档录取。而且是按照考生高考分数依次排队投档的。举个例子,小明2021年高考成绩为600分,在本科一批次填报了4个大学志愿,分别为第一志愿A大学,第二志愿B大学、第三志愿C大学,第四志愿D大学。录取流程是先进行分数优先,从750到600分依次进行检索,直到600分时,才按照小明填写大学志愿顺序进行检索录取。首先会进行A大学检索投档,小明如果没有超过A大学提档线,接下来B大学会检索志愿,依次类推,直到本批次的志愿检索完毕,这是分数优先中的志愿顺序。如果小明过了A大学的提档线,那说明A大学没有招满,会直接被提档,那么小明报考同批次的B、C、D志愿大学将全部作废。平行志愿填报要点:(1)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形成有效梯度。合理搭配的原则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低的院校。可以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也需要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适中或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还有分数适中、较低的院校过渡、保底。形成有效梯度,就不是简单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了,而是要做到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2)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可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3)优先选择投档不退档或者是投档比例较小的院校。如投档比例为少有的100%的院校,以及公开承诺投档不退档的院校。(4)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也就是学校确定专业时也为平行志愿的。简言之,优先选择院校和专业的"双平行"。(5)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在选择专业时最好加上服从专业调剂(当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也是有一定原则和底线的)。(6)掌握预测校线的技巧。要想保证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只是一方面,主要的还是靠比较准确地预测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

10,平行志愿的顺序有影响

有影响平行志愿的顺序有影响。录取原则是先录取第一个,分数不够,录取第二个,以此类推。有的高校设有专业极差,需特别注意。平行志愿的顺序对于录取是有影响的。学校是根据你的专业志愿顺序把你招到相应的专业的。平行志愿是各个省市区的招生政策,大学是没有办法决定是不是实行平行志愿或是不是招收平行志愿的考生的。如果一个省市区没有实行平行志愿,那么这个大学在这个省市区招生时就不能按照平行志愿招生;反之,如果一个省市区实行了平行志愿,那么在这个省市区招生的大学在这个省市区都必须按照平行志愿招生。因此,一个大学在实行了平行志愿的省市区必须按照平行志愿招生,在没有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就只能按照传统方式招生。其次,如果是以前的普通志愿报考方式,招生院校非常看重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不等于各个志愿没有先后次序、没有第一志愿,但平行志愿与以前的志愿不同的是,只有考生和招生办知道你的志愿顺序,招生院校是不知道的,因此原来只招收第一志愿的大学就无从知道报考它的考生是第几志愿报考的它,因此是不是第一志愿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从而,第一志愿还是很值得冒险的,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志愿就应该与第一志愿有一定的级差,以防万一。为了确保录取,所有志愿最好都填满。第三,平行志愿录取时,各个志愿对于录取学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如果不够第一志愿学校的提档线,就看第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直到找到一个志愿的提档线不高于你的分数,就把档案放到这个学校。如何填平行志愿:1、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形成有效梯度。合理搭配的原则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低的院校。可以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也需要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适中或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还有分数适中、较低的院校过渡、保底。形成有效梯度,就不是简单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了,而是要做到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2、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可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3、优先选择投档不退档或者是投档比例较小的院校。如投档比例为少有的100%的院校,以及公开承诺投档不退档的院校。4、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也就是学校确定专业时也为平行志愿的。简言之,优先选择院校和专业的" 双平行"。5、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在选择专业时最好加上服从专业调剂。6、掌握预测校线的技巧。要想保证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只是一方面,主要的还是靠比较准确地预测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

11,高考录取顺序是按填的那个顺序来的吗

问:今年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同时存在,有何区别?  答:简单地说,顺序志愿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均为并列志愿,其表述方式一般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多个志愿,如A志愿、B志愿、C志愿、D志愿……录取前填报的平行志愿均为第一志愿。  问: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既有往年传统的顺序志愿,又有新增的平行志愿,在投档录取的过程中,会不会相互有影响?  答:我区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共分14个批次,其中有6个批次设置顺序志愿,有7个批次设置平行志愿,今年广西还增加了一个自主招生批,只设1个院校志愿,供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填报。招生录取是按批次进行的,比如本科第一批A类录取完毕,接下来的本科第一批B类才开始投档录取,因此不同批次的录取是不受影响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考生没有被前一批次的志愿高校录取,一旦被录取,考生不得退档换录。  同批次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问:在平行志愿的模式下,考生的档案如果已投到某所高校,但被退档了,该考生的档案还能转投同批次的其他志愿学校吗?  答:根据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一个考生在一个批次的志愿里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该考生的档案已投至该批次的某高校,又被退档,该考生同批次的其他志愿将作废。该考生只能再填报本批次后续的征集志愿或参与下一批次录取。比如:一位考生被本科第一批A类某志愿高校退档后,该考生就只能填报该批次征集志愿或参与本科第一批B类的录取。  问:考生和家长对传统的顺序志愿的投档步骤比较熟悉,但平行志愿的投档步骤到底是怎么样的?  答:具体地说,平行志愿投档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分数高的考生先检索投档。比如某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区文科考生的第2000名,需要在该考生前面的1999人检索处理完成后,才轮到这位考生。二是投档时按照排序逐个对考生的“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B、C、D或E、F院校的顺序进行检索,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比如,考生B的高考成绩为500分,计算机检索到该生时,首先检索该生填报志愿的A学校,如果A学校投档线为510分,则该生不符合投档条件,无法投到该校;电脑会继续检索B学校,如果B学校投档线为490分,则该生档案投到B学校,计算机不再检索该生的C、D或E、F志愿,依次类推。如果该生填报的4所院校的投档线均超过500分,则该生的4个平行志愿均无法投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计算机完成对该生的检索后,再处理下一位考生。  对平行志愿要避免4大误区  问:既然在平行志愿中志愿关系是平行的,如果考生同一批次中所报4个院校都满足,是否会被投到最好的一所院校?  答:这是对平行志愿认识的误区,一些家长或考生还有一些误解,如投档时,某考生的档案同时分别投到A、B、C、D四个志愿的高校,然后由高校录取,考生可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有的认为4个志愿投档是有先后的,当被A高校退档后,还可往B高校投档;有的考生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这4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平行志愿能降低填报风险,但并不是零风险。另外,如果考生同时满足4所高校投档条件时,要按A、B、C、D的顺序,将该考生的档案先投到A志愿的院校,不会再投到同批次的其他志愿。因此,考生应该将最想读的院校及专业填报在最前。  填报志愿有3种常用参考方式  问:平行志愿模式下,往年的高校录取分数有多少参考价值?  答:今年广西实行平行志愿改革,某些高校在招生时投档线和往年比有可能会有波动。但如果总结这几年的高校录取情况,其实也能大致有个了解。在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上的“录取综合查询”栏,会有从2005年至最近几年区内外高校在广西录取的分数情况,但查询需要收费。现在考生填报志愿一般有3种常用参考方式,一是“名次差位”方式,即该考生今年在广西的分数排名,对照往年的名次,大约能报读哪些院校;二是“分数线差”方式,即往年的院校在广西录取的最低分数是超过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多少分,以此估计志愿填报的方向;还有一种就是看院校的“档次”,估计自己的分数能录取,因此填报。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只能做参考。
平等录取
文章TAG: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高考高考志愿志愿

最近更新

  • 四大洋最小的是哪个,请问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什么洋呢

    本文目录一览1,请问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什么洋呢2,四大洋最小的是哪个3,四大洋中哪个大洋最小4,世界上四大海洋最小的海洋是哪一个5,1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6,七大洲四大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7,四大海洋中面积最小的是哪一个1,请问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什么洋呢北冰洋谢谢采纳北冰洋印度洋2,四大洋最小的是哪个1、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大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今年高考日期,今年的高考时间定了吗

    本文目录一览1,今年的高考时间定了吗2,今年高考日期是多少啊3,今年的高考时间是几号4,2021高考日期5,今年高考时间是六月几日6,河南省高考时间7,今年高考时间是哪几天8,2021年高考的具体时间是几月几日9,2021高考时间是怎样的1,今年的高考时间定了吗每年的高考时间都是固定的吧只要不是有什么特别恶劣的天灾人祸,时间不会改变的高考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辽油二高,辽油二高好还是辽油三高好

    本文目录一览1,辽油二高好还是辽油三高好2,辽油二高高考成绩3,辽河油田二高的教学质量好吗4,辽油二高好吗5,辽河油田第二高中报到时间盘锦市的6,辽油二高好吗7,辽油二三高的校长是谁8,盘锦市辽油二高好还是三高好9,辽油二高接收转学的学生吗都说二高现在管理的非常好学生学习10,辽油二高的人员配置11,辽油二高好吗12,辽油二高是小点高咋回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迎新晚会,迎新晚会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1,迎新晚会是什么意思2,迎新晚会是什么意思3,大学迎新晚会布置4,怎样举办一次有新意的迎新晚会5,学校迎新晚会有什么有意义的节目推荐下谢谢啦6,大学迎新晚会主题7,关于大学校园迎新晚会如何设计一个晚会能把所有节目都串联在8,一场迎新晚会各个部门应负责什么1,迎新晚会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估计是迎接新事物的晚会,具体指啥额,还得看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河北省教育厅网站,河北省教育考试网

    本文目录一览1,河北省教育考试网2,河北省教育局的投诉电话和邮箱是多少还有网址3,外省学生可以参加河北省高考吗4,那里用冀教版的教材5,河北省教育厅户口处6,哪位能帮忙查查河北今年的高招分数线明年高招是用的全国一卷新7,河北省教育厅专科学历认证都要带些什么8,关于河北省学历认证1,河北省教育考试网8月28日18时2,河北省教育局的投诉电话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中国数模网,数模中国怎样快速赚体力

    本文目录一览1,数模中国怎样快速赚体力2,中国数模网3,有关即将举办的这届全美数学建模大赛4,中国数模网5,3dmax中建模建模生物建模游戏建模的不同6,应聘数学建模专业7,怎样可以参加数学建模大赛8,数学建模论文加油站问题9,数学建模1,数模中国怎样快速赚体力回帖和每天登陆签到,发帖也可以,上传资料然后卖体力。2,中国数模网是的,不是造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国税发票查询,国税票真伪查询

    本文目录一览1,国税票真伪查询2,国税发票怎么查询3,国税局怎么查普通增值税发票真伪查询4,国税发票如何查询5,昆明或者云南地税发票如何查询真伪6,云南省地税发票真伪查询方法7,国税发票真伪查询8,国税发票真伪查询哪儿有9,国税发票怎么查真伪啊1,国税票真伪查询可到离你较近的国税办税服务厅或者拨打12366咨询热线进行普通发票的真伪查询。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

  • 对照检查材料 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

    本文目录一览1,党员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2,对照检查材料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是什么3,对照检查材料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怎么写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5,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支部对照检查材料1,党员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内容主要包括: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

    教育经验 日期: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