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供应商上台演讲稿,为什么上台演讲稿

供应商上台演讲稿,为什么上台演讲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13:01: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看过《鲁宾逊漂流记》的朋友们都知道,漂流到荒岛上的鲁宾逊,不也有一个叫“星期五”的奴隶相陪伴吗?现在问题就很明显了,在上台讲话的时候,演讲者恰恰脱离了自己的“群体”,这就会使演讲者产生孤雁失群的茫然感。这话应该怎么理解呢?两层意思:首先是空间距离引起的孤独感。一个讲台,一张讲桌,把演讲者和听众泾渭分明地隔离开来,这种空间上的疏离势必会使演讲者产生“我们不是一拨”的弱势心理,确实,这种“一对多”的阵势是挺让人发憷的。

其次是角色差异引起的不安感。对于演讲者来说,底下的听众对自己可都是有评价权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表现交流评论自己,如此强烈的角色差异肯定不会产生“我们是一拨”的感觉,既然没有归属感,紧张也就在所难免。那么,演讲者要用什么方法来缓解这种原因造成的紧张心理呢?这就是我们本节的标题——“群体回归法”。怎么回归呢?我也谈两点:第一点,不要把听众当作“假想敌”。

现在,在我们周围充斥着一些指导大家克服演讲紧张恐惧心理的方法,对其中的某些方法,我个人是不太认同的。比如,有的人提出,演讲的时候,我们就把听众都想象成欠你钱的人,你是债主,那你的底气不就足了吗?相应的你不就不紧张了吗?我认为,这个方法乍听起来有理,但是经不起推敲。为什么呢?谁不知道现在欠债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啊?想想看,底下坐着一群大爷,你说你的演讲怎么进行吧?这样想的结果不是不紧张了,是更紧张了。

再比如,还有人说,你可以把听众想象成一片庄稼地,你是在对着一片玉米、一片高粱演讲,你还怕什么呢?你还紧张什么呢?这个方法我认为它更加荒诞。咱们都知道,演讲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是听、说双方沟通交流的过程,它不单单是说一方面的行为。你把听众想象成玉米,我们平时看玉米是什么眼神?那和我们看同类的眼神能一样吗?你这样和听众交流,你的演讲还怎么通过讲话沟通得到好的反馈呢?所以说,无论是把听众想象成欠你钱的人,还是把听众想象成没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使演讲者摆脱紧张、恐惧心理,甚至还会起相反的作用。

竞聘演讲的时候,本来我们和听众在空间上就有距离,在角色上也有差异,这个时候,一个明智的演讲者最需要做的就是模糊这份距离感,淡化这种差异感,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强化那种说话者和听话者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的界限,要从心理上告诉自己,我和听众是一个群体的,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是同一项工作,一项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我的任务是讲,他们的任务是听,他们都是我的同事、领导、伙伴和朋友。

文章TAG:上台演讲供应商供应商上台演讲稿为什么上台演讲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