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怎么样看待范进发疯作文

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怎么样看待范进发疯作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3:02:3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中国通史》有个生动的例子,说乾隆二十一年(即公元1756年),河南唐河县的长工年薪为2500文(一两银子折1000文),一年到头毛收入为25两白银。此外,五斗米为一斛,一斛米约重130斤(清朝雍正年间),康熙年间一斤优质米在10文左右,折合白银不下40两。粗略估算,一个进士最低俸禄为80两白银,差不多是3个长工全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再以现在的标准来算,普通县城的务工人员月收入为5000元左右,全年总收入6万元,清朝的进士的收入也就是20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富贾巨商眼里或许算不得什么,但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再看正八品可以从事哪些职业,正八品最低从县丞做起,至少也是正县级水平,试问有多少人家出过正县级的人才。要是有幸能够高中状元,直接从六品朝官做起,完全可以用“前途无量”来形容。

要是只论收入的话,历朝历代都是商人的收入高,然而科举在发明之初,被赋予巧妙的设计原理,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光环效应!北宋汪洙有首《神童诗》是这样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与宋真宗不谋而合,二人想要的表达的意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敦促世人要好好读书,朝廷和士大夫阶层把读书有意抬高,把“科举”炒作成一种稀缺的成就。

所以,那些读书人宁愿破釜沉舟,赌上穷苦潦倒的命运,也要在科举的独木桥上放手一搏。这种物质激励与精神刺激完美结合的设计原理,使得科举拥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从而让一批又一批读书人为之疯狂。科举的利与弊科举是一种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是公认的史实。它对封建社会的贡献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然是利大于弊。首先它打破了世卿世禄和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方式。

隋唐以前,出身往往决定命运,祖上有功名可以恩及后代,皇家的爵位可以世袭,再不济也可以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很多有才华的读书人,要是没有贵人的推荐,一生寄人篱下做个门客。科举出现后,一方面阻止贵族阶层不学无术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尽可能保证那些出身低微的士人展示才华。其次是让那些内心躁动的人安稳下来。人都是越来越聪明,周朝的时候,贵族采取世卿世禄制,普通人被士大夫忽悠的云山雾罩,不敢有非分之想。

秦始皇废废分封行郡县后,从自身做起让天下人看到什么叫“皇帝富有四海,而子侄为匹夫”,到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普通人已经不信士大夫鬼迷三道那一套。要是再不给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他们肯定不干。即使有科举制后,依然有黄巢、洪秀全那样的读书人,脑袋一热说干就干,唯恐天下不乱。但是整体来说,让读书人看到希望,看到了公平,躁动的内心也就平复下来。

文章TAG:发疯范进范进中作文看待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怎么样看待范进发疯作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