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齐太公世家原文,孔子与鲁庄公是什么关系

齐太公世家原文,孔子与鲁庄公是什么关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4:20:1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学习偶像学的不是他们光鲜的现在,而是他们曾经努力的过往;要的不是表层崇拜,而是精神层面的实质欣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盲目的极端崇拜偶像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沿着孔子的道路,前进!有一则笑话说,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说,孔子说的对!这说明孟子和孔子是“二合一”的关系。作为孔子的“铁粉”,他一生的经历与孔子也极为相似。

孔子出身平民,年轻时候养过牛放过羊,做过会计、吹鼓手,还因为熟知周礼而做过丧礼的主持人。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三十岁开馆收徒,五十岁左右走向政坛,并在政治理想破灭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以实现“大同世界”的梦想,但各国诸侯都是对孔子“敬而不用”,孔子在将近古稀之年回到老家潜心研究整理古代文化,最终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中国文化的承上启下者。

而孟子,在母亲买了“学区房”后开始认真学习,大概在30岁左右开馆讲学,四十岁左右离开家乡邹国,游说诸侯,希望建立一个“仁政”的世界。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国君们认为孟子的“仁政”学说在那个战争频繁你死我活的时代,实在是“很傻很天真”,没有人肯实施他的政治理想,孟子在把各国君主和各大学派骂了一圈之后,带领弟子回到家乡,潜心教育和研究工作,著成《孟子》,挺立起儒家思想的另一座高峰。

如果说孔子建造了儒家学说的地基,而孟子则将儒家学说建成了高楼大厦,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与孔子思想的同与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有个头脑迟钝的弟子叫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人如何践行“仁”的思想?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要用礼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符合礼的就去做,不符合礼的就不要去做。

在孔子那里,“仁”更多的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叫“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像人字的结构式一撇一捺互相依靠一样,我们要想成就自己,先要成就别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要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也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思想。这两句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认为孔子的“仁学”就是关于做人的学问,人践行了“仁”,这就是道。孟子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把“仁学”上升为国家治理原则,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思想。孟子认为君主要是能够把“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入顶层设计中,实行仁政,将“仁者无敌”,最终可以一统天下实现“王道”。

文章TAG:齐太公鲁庄公原文世家孔子齐太公世家原文孔子与鲁庄公是什么关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