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批准翻译成英文是什么,小说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批准翻译成英文是什么,小说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22:2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比喻在《白鹿原》中的运用同样也显得繁丰壮丽、炉火纯青。它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语言技巧,而是与小说的主旨水乳交融,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思想内涵的指向性与包容性。小说里里有两个石破天惊的比喻,一个是“白鹿”,一个是“鏊子”。这两个比喻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于一身,极富创造力,想象力。《白鹿原》同名电视剧照“白鹿”是中华民族精魂的象征,她洁白纯净的颜色,欢欢蹦蹦的跳动声,柔若无骨的身姿,会让人们从视觉、听觉、触觉的各个脉络涌动仁义、安宁、祥和、幸福、美好的溪流。

这个比喻是作者的喜爱、向往和理想,更是小说的主导。朱先生显然是白鹿,他身上体现出的崇高人格精神是作者竭力推荐的;白灵也是白鹿,她身上体现出的纯洁与纯净,是作者梦寐以求的。这两只白鹿虽然都死了,但他们的精魂仍然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咀嚼。“鏊子”这个比喻简洁而形象地概括了我们民族错综繁纷的争斗史,它从视党、听觉、触觉上与“白鹿”形成巨大的反差,它的颜色通体漆黑,烙馍时炭火在底下烧得噼吧作响,使人望而生畏。

《白鹿原》同名电视剧照一般而言,比喻是在类比联想的基础上构成的。当作者揭开民族的苦难、斗争、折腾画面以后,他的感知世界叠出的是“鏊子”这个令人痛苦、令人悲叹的东西。在50年的岁月里,有白鹿出没的地方,就有鏊子的身影,即使白鹿已死去,而鏊子还在烙锅盔、烙葱花大饼。痛定思痛后,我们会惊出冷汗,会厌恶鏊子,唾弃争斗,会寻找白鹿,回归人性。

这两个比喻不仅蕴意深邃,而且色彩分明。作者赋予白鹿明色,鏊子暗色,在这明暗两色强烈的对比中,使小说主旨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第26章白嘉轩面对被瘟疫夺走的妻子,得出了“死人如断轴”的超人结论,也是借助比喻修辞描述的。他已经从具体的诸如年馑、瘟疫、农协这些单一事件上超脱出来,进入一种对生活和人的规律性的思考了。

这个比喻奇妙新颖、耐人寻味,闪耀着震摄人的哲理光芒,既反映了白嘉轩沉潜刚克品性,又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丰富情感。《白鹿原》同名电视剧照《白鹿原》的语言耐得住咀嚼,常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生命力,它会用表面的“柔”铸造内在的“刚”,用内在的“奇”化解表面上的“淡”,使语言产生不可抗拒的张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双关、婉曲的运用。

如第7章长工鹿三在情急中替白嘉轩完成“交农事件”后,鹿三回到白鹿村,白嘉轩在街门口迎接他,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三哥!你是人!”这句掷地有声、意味深长的话,就采用了双关辞格。表面上看是说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人”,实质上指的是讲仁义、重人伦、尊礼法、行天命、具有人格的“人”。又如:“白鹿镇逢集,围观的人津津乐道,走了一个死(史)人,换了一个活(何)人;死的到死也没维持(维华)得下,活得治得住(德治)治不住还难说。

文章TAG:翻译成英文批准小说语言批准翻译成英文是什么小说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