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为什么现在整形手段越来越发达,罗兰巴特什么是写作

为什么现在整形手段越来越发达,罗兰巴特什么是写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3:03:1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13年写坏3台电脑,90万字的“年度知识密度最高”的长篇小说《应物兄》为何经得起“折腾”?

谢邀!看来这又是一个冷门问题!最近看到的关于《应物兄》的新闻前面总是冠有“13年写坏3台电脑”、“年度知识密度最高”或者“《红楼梦》续篇”等一些新媒体时代博人眼球的字眼,这些奇怪的文字标签在信息混杂的今天很容易被“乌合之众”当做一本好书的“标准”。不得不说,文学很大众,但文学也很精深。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有其“大众性”和“精深性”的统一!那些已经经过时间洗礼而留存至今的传世经典毫无疑问都有其“大众性”和“精深性”的统一,每一个阅读经典的人都能感觉到经典文学的魅力,但理解程度却有千差万别!当今文学常常被人诟病的也是其“大众性”和“精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老妇能解”的通俗作品往往被认为是低端读物,因其“精深性”不足而不被学术界所推崇。而学者们推崇的经典作品却因其“大众性”缺失而不能更好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我觉得,李洱新长篇《应物兄》依旧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大众性”的缺失而使得一般读者无法问津!这种困境最典型的代表恐怕就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不过,李洱并没有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而是从《红楼梦》的东方式叙事方式中得到了灵感,而这一点,可能就是《应物兄》被称为“《红楼梦》续篇”的原因所在!罗兰巴特有个说法:当代写作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趣味!以前我认为王小波很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如今李洱《应物兄》则更深程度地迎合了这一观点。

《应物兄》的知识点之多是评论界和读者一致认同的,而对于缺乏一定知识基础的读者来说,要真正理解这一巨著就有一定的困难!“大众性”和“精深性”统一的名著《围城》,我不知道那些推崇《围城》的人当中,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钱钟书那些精致的讽刺!知识点庞杂可以变成优点,也可以变成缺点!知识点解读恰当固然能引来一片叫好,反之,许多无用知识点的杂乱堆砌可能会引起读者的一致声讨!《应物兄》以“知识点密度最高”作为一大“标签”,但李洱对于知识点的独特解读巧妙地克服了这一缺点!单单这些知识点就能经得起“折腾”。

《应物兄》以济州大学筹建儒家研究院这一事件为起始,书中涉及主要人物多是知识分子,对应于“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一基本写作常识,知识分子一开口自然就是学术讨论!其实还有知识分子的中年危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目的和动机以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等许多问题作者都在书中进行了一定的描述!我用“描述”一词是因为《应物兄》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得出一些“说教式”的结论,而作者只是如实记录了这些事情!我认为这一点是成为一个好的小说作者必须拥有的品质!“快餐式文学”和“碎片化阅读”的大环境注定《应物兄》这样的作品不会在大众当中流行,举个简单例子,《应物兄》当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应该是世界上最小的宠物了。

葛道宏的办公室,也养了几只蚁狮,也放在玻璃坛子里,坛子里装着沙子。“小家伙是天生的阴谋家,天生的杀手。你看它挖的这些小坑,其实是陷阱。蚂蚁掉进去,没有活着出来的。在显微镜下,每当蚂蚁路过,它立即从沙子里钻出来,挥动着头顶的两只钳子,不停地扬沙,扬啊扬,将蚂蚁打晕,然后再咬住,一点点拖进小坑,慢慢享用。

坛子里的蚂蚁没有能够逃脱的。用不了几天,沙子里就会有细碎的黑色碎片,那是蚂蚁尸体的碎片。小家伙的嘴很刁,只挑好吃的部分吃。书中还有很多这种关于物的显微镜式的仔细描写,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往往缺乏耐心去仔细体会这种文字当中的表面趣味和深层意味!中国古人讲究“格物致知”,《应物兄》可以说将“格物”做到了很深的程度,相应地也就有了深程度地“致知”,也就经得起各路牛鬼蛇神的“折腾”! 。

文章TAG:巴特罗兰整形写作发达为什么现在整形手段越来越发达罗兰巴特什么是写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