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6:56:5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他们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最后在香港沦陷的炮火中成为一对平凡的夫妻。但是,在这个外壳之下,张爱玲则完全颠覆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浪漫的爱情、为爱牺牲一切的勇气在这里不复存在。“倾城”是倾一座城(香港沦陷),成全一双人,而不是歌颂至高无上的爱情。小说“倾城”的寓意不言而喻,题目与文本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带来的巨大的思想冲击,也成就了《倾城之恋》的经典地位。

以下就“倾城”的寓意结合文本说开来。一、苍凉反讽的感情基调(一)细节中体味苍凉与况味张爱玲是切近生存本相的,非但是现实的,而且是生活的,她的文字一直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张爱玲的文章充满了生活的琐屑细节,她以女性主义特有的细腻和敏锐,敏锐地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琐屑的点点滴滴———老钟、白公馆、蚊香、纱帐子、白团扇、姑娘们的衣着细节,特别是那一堵反复在文本中出现的墙,人物的情感就依附在这处处细节之中,这些事物的绮丽中透露出苍凉的底色和人生的况味将整篇文章的基调定格。

(二)“生存”哲学贯穿始终张爱玲被认为是与鲁迅并列的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大家,既然是“现实主义”,她的作品中就不乏关于“生存”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种种选择无不围绕着“生存”这一现实法则。在文章中除了写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也揭露了人性,还表现在乱世中,普通的大众如何背负生活的重担继续前行。流苏的家庭,亲情凉薄,流苏与哥嫂有着金钱纠纷,她哥嫂为了“钱”甚至建议流苏回唐家守寡,流苏背负的“生存”的压力,迫切地想攀上范柳原,在上海苦熬几个月后等到柳原的寥寥数字邀请便再次坐船到香港,为“生存”妥协。

范柳原虽然拥有金钱、身份,也是没能逃脱时代的威胁强加给人的精神惶恐。钱财、地产、天长地久,一切都似乎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只有平凡的生存。在张爱玲那里,没有宗教的救赎,她笔下的人物都透着一股苍凉和绝望,在这苍凉和绝望下面,人们只能选择“生存”下去。(三)以乱世为故事背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不仅描写市民的生活细节,而且抓住了社会变动给部分市民带来的精神惶恐。

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乱世。张爱玲说他自己是不言政治的,因此她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而是以战争为背景,捕捉到乱世之中人们的心理,将“乱世”这个宏大的背景消解在字里行间,渗透在生活的琐碎细节的背后,分明是带着绮丽的苍凉。在乱世之中,个人的及时行乐的世纪末情绪和通过古老家族的衰败隐喻传统道德价值没落,是她的小说的两大主题。

文章TAG:倾城之恋读后感感想这部《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