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6:56:5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因此,在倾城之恋之中,也可以看出传统道德的式微和人们在战争面前的恐慌心理。流苏和范柳原也是因为在香港沦陷最终走在了一起。二、世俗防备的“爱情”(一)自私的人性和复杂的心理张爱玲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透过范柳原和白流苏故事的重重帘幕,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自私,是张爱玲对世俗的讥讽,感受到的是无奈与悲哀。

男女主人公也是张爱玲笔下“不彻底”的人物,他们并不完美,都有各自的弱点,恰恰却是现实的写照。张爱玲认为自己采取更真实的方法塑造“疲惫”的现代人。在她看来,“参差的对照的写法”才能“写出现代人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朴素”。在《倾城之恋》中,流苏是带着依附性的,她的目标一直是找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需要的“经济上的安全”,就像有学者所说的“女结婚员”;她也是妥协的,在一次次的妥协中,虽然最终结果对于她而言是“如愿”,然而终究是“怅惘”的。

范柳原是玩世不恭的,文中范柳原引用了《诗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相悦”。这里的“相悦”与原文“成说”的差别耐人寻味。成说是“订立盟约”,而“相悦”只是互相喜欢而已,是一份不需要负责的感情,不是流苏渴望的“婚姻”;另一方面,他是孤独的,所以他对流苏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这两个人都是“精刮”的,香港的陷落,将这两个人绑在了一起,仅仅是一刹那彻底的谅解,便将他们的人生捆在了一起。

(二)世俗、朴素的小人物爱情流苏选择范柳原其实是范柳原“适时”地出现,流苏到底还是乱世中设法自全的小妇人,残存的青春和美貌是她的筹码,因而她的“爱”需要苦心经营。这直奔结婚目的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流苏的“求生”:她需要找一个依附的大树,脱离家庭、社会给她带来的压力和伤害,她对范柳原的感情不是纯粹的“爱情”。

至于范柳原,他的话里全是满满的“我……我……我……”,我要你懂我、我要你原谅我、我要你爱我。范柳原是缺乏父爱和母爱的,他觉得中国传统女性最美,而流苏最符合他的标准,他想要流苏爱他。他不仅懂流苏的艰难窘境,而且还利用她的窘迫算计她,他对流苏的感情也没那么高尚、深情。在那些你来我往半真半假的调情话、俏皮话、真心话下,掩盖的是一对精明世俗男女暧昧的讨价还价。

关于流苏和范柳原之间有没有“爱情”,历来争论不休。在那个明月高悬的寂静的浅水湾之夜,范柳原在那通电话里说爱她那一段张爱玲写的很美,这一刻他们之间没有算计,至少在这一刻,有那么一点点关于“爱情”的东西。关于范柳原在墙下的告白也反映了范柳原内心对真正的爱情的期盼: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毁灭的时候,他不用担心流苏只是为了物质和他虚与委蛇,流苏也不用担心因为跟他一起而坏了名节,两人可以脱开世俗来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文章TAG:倾城之恋读后感感想这部《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