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6:56:5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但世界不可能毁灭,所以就有了减弱版的香港沦陷且时效很短。“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如若认为爱情是理解、原谅和陪伴,那范白之间就有爱情了,是一种世俗、朴素的小人物的爱情。尽管张爱玲曾否认范白之间存在爱情,但是一个才23岁没经历爱情的人,谈不上“彻底绝望”吧。

(三)反传统、反传奇的“爱情”故事张爱玲在《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说:“写《倾城之恋》,当时的心理我还记得很清楚。除了我所要表现的苍凉的人生的情义……”。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写《倾城之恋》,并不是想创作出一个英雄美人或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是要表现出“苍凉的人生的情义”,在描写范白的感情时,不是浪漫的男欢女爱,而是一场又一场你来我往的算计,张爱玲对白流苏心理的描写着墨颇多,这样的故事与才子佳人爱情故事是有区别的。

这种“爱情”带着苍凉,带着讽刺,还带着一点无奈,因而即使是以香港的陷落成全了这一双人,然而终究也是一个“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可以说,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一种反传统的故事写法,也是反传奇的,小说的结尾处:“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在这一句表面上是说这个故事是一个传奇,但是结合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故事的点点滴滴,不免让人觉得这句话更像是一句反语,实际上,这并非是一个传奇,只是两个人最终谅解彼此之后互相的一种妥协。

三、悲喜掺杂的结局从最初到最后,范白两个人始终是没有真正理解彼此,走进彼此内心。流苏是“女结婚员”,但是范柳原则更重过程的享受。这个基本认知的矛盾,也直接导致范白二人始终存在着沟通的障碍。这与两个人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关,流苏是带着一点新式女性气息的传统的中国女性,有着沉重的家庭和社会枷锁,迫切地想要逃出牢笼。

范柳原,从小是在英国长大,接受的是西方的礼仪教育,他的潜意识里面有一种“平等”的思想,他要流苏爱他,在此基础上他才能为流苏做事。一次次的交锋,何尝不是两个人的互相不理解呢?两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意思来理解对方、要求对方,结果就会总是错位。他们总是互相不理解,在不理解当中一次次碰撞,所以文章在最后才会有“一刹那的解”,这“一刹那的谅解”也促成了他们的婚姻,然而这也只是一种悲喜掺杂的结局。

张爱玲在《烬余录》里说:“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为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诗上的‘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可是那到底不像这里无牵无挂的虚空与绝望,人们受不了这个,急于攀住一点踏实的东西,因而结婚了。”这就是结尾范白结婚的真正的原因———为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匆忙抓住现世中的东西。《倾城之恋》的结局多少有些不合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它更像是经历了一场谈判后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就像是悲剧底色上打上的一点喜色。

对此,张爱玲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陈诉自己的观点:“《倾城之恋》里,从腐旧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将她感化成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也只能如此。

文章TAG:倾城之恋读后感感想这部《倾城之恋》读后感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