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舌苔缺失是什么原因,中国缺失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舌苔缺失是什么原因,中国缺失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7:41:3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与后世“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相比,春秋时期绝对是“好男要当兵”,男子都以当兵为荣誉,当兵不是下贱的事,而是一项光荣的职责,所以春秋时期当兵的人都是意气风发地走上战场,绝对没有畏死的心理,整部《左传》中没有因胆怯而临阵脱逃的记录。由于受到尚武精神的影响,那个时代帅哥美女的标准也与后世有所不同,从《诗经》的描述中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这种影响。

《猗嗟》出自《诗经·齐风》,是春秋时的齐地民歌,也是描写男性美的杰出之作。诗一开头就写道: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昌”是指粗壮结实,“颀”和“长”是指身材高大。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哎哟这人真健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漂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如果说用高大、健壮、结实这样的词来描绘一个射手不足为奇,但要是用来描绘一个美女,在现代人的眼里就不能不算奇特了。看看《硕人》的开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前面已说过,“颀”是指身材高大,而“硕人”则是指高大健壮的人,这样的词在当代就是用在帅哥身上都不多(现在不是流行阴柔美的“小鲜肉”吗?),与美女更加挨不上边,美女即使不是娇小玲珑,也该是修长苗条的。

但是,在春秋时代,这些词还真是用来描写美女的。《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卫国人赞美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庄姜的民歌。这首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画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诗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早已成为描写美人的经典词汇,备受后人的推崇。但这样一个肤白貌美的绝代佳人却有着高大健硕的身材,由此可见春秋时代的人们追求的美是健康美,毕竟在尚武风气的影响下,人们自然喜欢那种能够生下健壮婴儿的强壮女子,柔弱多病的林妹妹在那个时代肯定是不被欣赏的。

说了春秋时代,再谈谈战国时代。春秋时代的军队是贵族化的军队,战争也是按照贵族们约定俗成的规则进行的,打仗主要是为了打击野心家、维持国际间的均衡局势,一般来说战争的规模不是很大,杀戮也不重。可是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政治与贵族社会已被推翻,战争不再遵循贵族们的游戏规则,各国间不断地征伐、吞并,许多小诸侯国消失,剩下为数不多的大国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参战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到后来动辄数十万人参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既然战争是以开疆拓土、吞并别国为目的,残酷也就不可避免,所以战国时代死伤几万、十几万人的战役很多,光在《史记·秦本纪》中记录的就有十五起,至于杀掉俘虏以削弱别国兵力的记录也不少见,其中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可算是战国时代杀俘的最高记录了。战国时代的战争残酷而血腥,到了战国后期已经开始出现厌战情绪,但影响尚浅,战争的残酷让人厌恶但也加深了爱国精神,当时各国的成年男子除了那种靠嘴皮子吃饭的文人(战国时期文武已经分家,这时的文人已经不像春秋时的孔子能文会武,而是一点武功也没有的纯粹文人),全都有当兵的义务,这些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的还有妻子儿女,懂得卫国就是保家的道理,所以一旦被征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

文章TAG:缺失舌苔精神舌苔缺失是什么原因中国缺失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