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我家的园子萧红 矛盾是怎么评价的

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我家的园子萧红 矛盾是怎么评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1:03:21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几重灾难,几重压迫,促使他们觉醒,终于走上了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前线。在场景的组接安排上,作者也煞费苦心。全书基本上由两类生活场景组成。一类是“生”——人的生与动物的生;一类是“死”——人的死与动物的死。萧红将生与死的场景交错进行,把人的生和死与动物的生和死交织起来,犹如电影的蒙太奇,经过巧妙的剪辑组合,一幅幅生与死的画面交替迭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映照。

《生死场》话剧剧照小说开头,仅用两个场景就形象地展示了三家子农民生活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二里半一家:瘸子的丈夫、麻面的妻子、罗圈腿的儿子,这不健全的三个人,在作者的笔下结为一家,绝非巧合,他们及其在麦场菜圃演出的一场寻找山羊、偷自家的倭瓜的闹剧,活现了当时东北农民愚昧畸形,不健全的生活,给小说所展示的全部生活定下了基调。

王婆夜说的故事,又引出了这个老农妇辛酸的过去——为了麦粒,她不小心摔死了三岁的女儿。金枝与成业的恋爱虽然粗野原始,但似乎露出了一线生的希望——他们健壮有力,有追求有爱情,然而下面的镜头陡然转向了“死”:老马的死,贫穷而美丽的女人月英的死,妇女们受着“生”的折磨惩罚,或难产小产,或病或亡,而小金枝才生下一个月,就被穷的失去人性的父亲成业摔死,当“红胡子”的王婆之子被官府俭毙,在传染病的袭击下村子里不断的死人……一连串惨不忍睹的死的场面,将东北农民的不幸生活揭示得触目惊心。

在这些人与动物交织死亡的场面中,作者插入了农民为“生”而作的种种挣扎:组织镰刀会反对加租,王婆服毒又神话般地起死回生,林中训女决心报仇等。《生死场》话剧剧照前九章中所交替出现的三家子农民生和死的场景,是那时广大农民生活的缩影,人们和动物一样,是为死而生。这种生活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毫无变化地重复着。然而当侵略者的旗子插到小村时,农民们为死而生的日子也难以为继。

所以,十一章开始,作品展示小村人们生与死的新阶段——为生而死。萧红基本上仍采用了生与死的场景交替突现的手法,田园荒芜,白骨遍地的图景,接着饱尝亡国之痛,不甘死灭的人们对天盟誓、同心抗日的壮场面,惨痛的失败继之以新的斗争的酝酿。小说以二里半告别老山羊,投奔革命军作结,与二里半寻找老山羊的开头恰成照应,写出了在双重压迫下东北农民的觉醒,给人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生死场》人与动物生死相间交织的结构布局,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使小说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因此,尽管人物和情节若断若续、平淡无奇,却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叫人欲罢不能。真是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她的后期力作《呼兰河传》散文笔法显得更为娴熟,可谓得心应手,并有新的发展。《呼兰河传》这篇自传体小说,依然没有贯串始终的线索、故事和人物。

文章TAG:萧红择偶园子我家评价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我家的园子萧红矛盾是怎么评价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