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什么是君民共主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什么是君民共主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1 01:47:3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李世民积极吸取隋朝失败的历史教训,认真引以为戒,所以,李世民一登基,便采取了与隋炀帝完全相反的治政方略:一是李世民坚持“仁义为治”的治理原则,把坚持“仁义”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他尊重文臣武将,与他们建立了友好互信的关系,仁义对待属下众臣;他善待民众,比如,唐初有盗贼出没,李世民反对有的大臣所主张以严酷刑罚对待盗贼看法,认为盗贼的出现是因为民众经济上无法承受,不得已而为盗。

他以孟子的思想来治理,强调:使民有恒产,认为,“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参看《孟子·滕文公上》)因而,李世民主张,要防止盗贼出现,朝廷应节省费用,减少赋税,任用廉洁官吏,让民众能吃饱穿暖,而民众有吃有穿的,也就不会当盗贼了,没有必要用严酷的刑罚。

李世民十分重视儒家的仁政思想,把以德治国看成是唐朝根本性的治理原则,他还强调:“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显然,李世民把德治视为是主要的治理措施,而把刑罚看成是辅助性的。二是李世民主坚持“德主刑辅”的治理原则,反对滥用刑罚。首先,在《贞观律》中,废去了很多残酷刑罚。比如,废除斩趾酷刑,以增加奴役替代;减少旧律中的重刑条款,处罚比之前轻了;缩小了族刑、连坐的范围;对于死刑的判决强调复奏等。

再次,李世民认为:“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他下旨规定将前定死刑三复奏皇帝核准改为京城五复奏、州县三复奏,并严令:若“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此外,他下诏敕要求:“据法合死而情有可矜者,宜录状奏闻”。李世民画像第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是古代社会比较重视民本观念的帝王,而这是与他的仁德治理思想是统一的。

比如,李世民赞赏和接受了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魏征曾对李世民说过:“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论政体》)而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之后,极为赞赏,他把魏征的话当成治国的要领之一,常提醒自己。其实,李世民所赞同的这一民本观念是与孟子的“民贵”思想相一致的,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李世民一贯推崇孟子思想,所以,他接受魏征关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其实正表现了李世民一直是比较注重民本思想的。李世民被称为明君,这与他有重视民本思想是有密切关系的。再如,李世民曾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又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

文章TAG:君民共主思想梁启超什么是君民共主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