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材料第三段为什么引用陈寅恪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材料第三段为什么引用陈寅恪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9:07:4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以至于,好不容易吴宓给争取到聘书了,陈寅恪还不以为意地“摆架子”。他收到电报后,并没立即答应,而是回复谈条件,大意是:咱正专心致志弄东亚史研究,你清华啥资料都没,凭啥让我回去教书?咱还要在国外研究两三年,除非你们给俺买了《大藏经》等资料再说!吴宓收到回复,着实气不打一处来,当天的日记一页纸都在吐槽,“费尽气力,而犹迟疑,难哉!”等等。

不过,他到底是会办事也懂好友之人,隔天立即斡旋。最终,说服校方预支给陈寅恪2000薪金,而且还汇去2000购书款,这在当时算是巨款了,陈寅恪这才姗姗而来。不得不说,日后各种“作妖”的吴宓,在筹办清华国学院及举荐陈寅恪这个事情上,确实是劳苦功高的。他如此竭尽全力推出陈寅恪,也不是出于人情或私利,而是为国为校保举,更是深切了解陈寅恪的实力,一接触就认定这是“中国最博学之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学术天才。

吴宓是“举才不避亲”,陈寅恪是“不负众望传美名”。至于,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什么是梁启超推荐出陈寅恪的,说“我梁某人也没博士学位”云云,实属子虚乌有。这是1973年前后,台岛学者陈哲三写了一篇谈陈寅恪的文章,有点像现在的自媒体道听途说瞎写一通,以至于谬种流传,假作真时真亦假了。陈寅恪以“三无人员”身份,直接就任清华最高殊荣级的教授,留给我们的显然不止是一则段子。

陈寅恪他的哪些方面值得文学界所推崇?

陈寅恪,是中国学识最为渊博,且学贯中西的人。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中华活字典”、“三百年来仅此一人”、“我国当代鸿学通儒第一人”。看罢题目,先生生前种种轶闻逸事顿时涌上心头;掩卷长思,我们最应该学习先生什么精神呢?我想:这个世界最稀缺的东西一定是最珍贵的。一、我们要学习先生治学经世“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陈寅恪倡导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学术精神和品格价值观,曾一度作为清华大学校训。他大力倡扬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既努力维护民族独立自由,又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先生在《对科学院的答复》提到: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如此风骨,应当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在生活中,先生也是言行一致遵循自己这一信条的,如1953年,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科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上古、中古、近代),拟请陈寅恪任中古所所长,然而,陈寅恪开出的条件居然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而且,“不止我一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这还不算。他还要主席给他开证明,“以作挡箭牌”。1962年,先生以“正在生病,不便见客”,婉拒正在广州的康生求见;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与郭沫若在学术研究领域内各抒己见、分庭抗礼,形成“史界龙虎斗”奇观。从这些具体事例中,体现了先生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节气和风骨。

易中天由此慨叹写下“劝君莫学陈寅恪”,说的是我们谁也学他不来、学他不了。陈寅恪先生讲学有着“四不讲”原则,这也成了一段佳话。他开课前屡屡说“前人教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由此可见先生的学识之渊博非常人所能比拟,这也间接证明了先生说的自由之思想,是不被任何人的言论影响桎棝的,也不被过去的自己学识思想束缚局限的。

二、我们要学习先生“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孜孜以求、圆融无碍”的深耕治学精神陈寅恪先生具备阅读藏、蒙、满、日、梵、巴利、波斯、阿拉伯、英、法、德、拉丁、希腊等13种文字的阅读能力。精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陈的侄儿陈封雄说:“一般说来,他能读懂14种文字,能说四五国语言,能听懂七八种语言,是大致不差的。

”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甚至能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一清二楚。苏联学者曾经在蒙古发掘出三件突厥碑文,但都看不懂。后来请教陈寅恪。先生即以突厥文对碑文翻译解释,各国专家疑义顿消,惊为天人。先生学问的渊博鸿深,哪怕癫狂如刘文典也对陈寅格佩服有加。民国第一狂人刘文典曾对外宣称,“他说,在整个西南联大,只有三个人称得上教授,自己和唐兰算得上半个,冯友兰算一个,而陈寅格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个”。

文章TAG:学术第三段陈寅恪引用训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