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蜀国为什么不往南,蜀汉为什么不向南发展

蜀国为什么不往南,蜀汉为什么不向南发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5:57:3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顺便也帮越嶲太守上任,不能总是遥领吧)三年(240年)春,使越巂太守张嶷平定越巂郡。——《三国志·马忠传》张嶷带兵杀向越嶲后,恩威并施,不服的就直接杀。杀的越嶲蛮夷纷纷叫他“爸爸”。三年之后,张嶷风风光光地将越嶲太守的治所搬回到邛都县。在官三年,徙还故郡,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三国志·张嶷传》延熙五年(242年),乃还旧郡,更城郡城,夷人男女,莫不致力。

兴复七县。——《华阳国志》随后,张嶷又接到命令,将定莋、台登、卑水三县的蛮夷杀的服服帖帖,因为当地的盐铁漆等资源,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我们知道,南蛮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白羊。张嶷能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离不开中央对他的大力支持。张嶷迁回邛都县后,在当地设置了七部营军、四部斯臾。后来发现兵不够用,中央又给他配备了赤甲、北军二牙门和斯臾督军中坚,确保能对叟夷的威压。

若是没有中央的支持,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对南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南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将实际占有的国土向西南方向进行了延伸,并巩固了对南中的统治。只不过,蜀汉北面有曹魏的压力,东面也要防着东吴,加之它自身的实力不足,影响了向南扩张的速度。截止到姜维北伐前,蜀汉还没有彻底搞定南蛮。

既然连南中蛮夷都没有搞定,蜀汉也就不可能继续向更靠西南的缅甸扩张了。向东北扩张——腹死胎中诸葛亮死后,蜀汉大将军蒋琬另行规划了两条伐魏路线:一条是东征,即顺着汉水、沔水东下,袭击上庸、魏兴,直入荆州;另一条是西进西凉,立足于关外,与曹魏共存。建兴十三年(235 年)四月,蒋琬被拜为大将军。当时曹魏的辽东太守公孙渊,也想赶时髦做皇帝,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公然与曹魏叫板。

蒋琬看到魏国内乱,便想趁此浑水摸鱼,与东吴联合出击,兴兵讨魏。第二年,蒋琬带领大军屯住汉中,虎视眈眈。可惜,当蒋琬开始下达出战号令时,司马懿已经平定辽东,胜利班师。落井下石的想法落空了,蒋琬和姜维只得打道回府。回到成都后,蒋琬开始换思路,他下令蜀国工匠造船。姜维大惊:要南水北调,然后坐船去打魏国吗?蒋琬认为,诸葛亮多次从出兵秦川,那里道路险峻,运输艰难,终无所成。

我们干脆顺着汉水、沔水东下,袭击上庸、魏兴(今湖北陕西交界处),直入荆州。对于这个方案,朝中对蒋琬的伐魏路线产生了剧烈的反对意见。有些将领认为,沿汉水东下太冒险。万一作战不利,我们会逆水而退,很难撤兵。蜀后主刘禅向来没主见,蜀汉朝廷一直是谁说话的嗓门大,大伙就听谁的。蒋琬一个人吵不过一群人,然后他就去汉中了。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蜀汉延熙四年(241 年)十月,刘禅派费祎和姜维去给蒋琬做思想工作,让他回来。结果没想到,搞笑的一幕出现了。蒋琬、费祎和姜维一碰头,这三个由诸葛亮指定接班人凑在一起一商量,居然达成了共识。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不北伐中原,我们死也不回去!三个人在汉中背着刘禅达成了分工协议:蜀军计划对凉州展开猛攻,蒋琬驻涪陵,姜维驻凉州,两人东西并力,姜维为主,蒋琬镇后,互相策应。

根据这一协议,蜀不再图谋关中,而是立足关外;不再图谋消灭曹魏政权,而是与魏国并存。然而,延熙六年(244 年)十月,正当蒋琬进驻涪陵,准备实施他的“东西并力”的战略规划时,他的病情加剧,不能理事,朝廷遂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理蒋琬负责军国大事。蜀汉内部为了维持稳定,于是蒋琬提出的“东西并力”的计划就此搁浅。

向西北扩张—徒劳无功公元253 年初,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同年夏天,姜维取代了费祎的位置。他上台之后,蜀汉立即停止了所有方向的扩张,改为向西北扩张。姜维向西北扩张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凉州天水人,他的扩张方向是自己老家。而凉州就在蜀汉的西北。姜维在接替费祎之后组织的第一次北伐,是他十一次北伐中原的第六次。

这次他憋足了一口气,动员了几万人马,大举出征。以蜀汉的国力,肯定是经不起南北双线开战的。于是254 年,在南方杀的蛮夷叫爹的张嶷就从越嶲郡被调回,加入姜维的北伐队伍。然而同年张嶷战死。他的死也标志着蜀汉对南中重点经营的结束。从254年—262年,蜀汉把重点全部放在了西北方向。可惜的是,姜维不给力,连续六次北伐都是无功而返。

公元263 年,魏国三面伐蜀。钟会率领的主力魏军从汉中进攻,邓艾率领西路军从西北方向的阴平郡杀向成都平原。姜维十一次北伐,几乎每次都向西北方向发动进攻。结果邓艾就这么反攻了一次,蜀汉就灭亡了。最后做个总结:以蜀汉为中心,共有八个方向可供扩张。其中正西方向无路可走,直接排除掉。正东和东南方向由于是吴国,也直接排除掉。

东北方向,蒋琬提出过设想。但是反对的意见太大,最后腹死胎中。接下来是向北扩张,也就是直取关中。诸葛亮的后两次北伐就是这个方向,但是难度非常非常的大,两次都失败了。最后是正南方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蜀汉也一直在扩张。其中西南方向,蜀汉花了二十年时间经营南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西北方向更是蜀汉后期的主攻方向!姜维在这个方向整整打了八年之久。

蜀汉面临危机时,有迁都南中和投靠东吴两个办法,刘禅为何都拒绝了?

首先说下当时刘禅为什么没有迁都南中,南中也是个荒凉的贫瘠之地,诸葛亮在世时尚可艰难的控制南中,如今诸葛亮已不再,这时的南中已蠢蠢欲动,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在蜀汉的绝对控制当中。又加上曹魏大军已兵临城下,迁都并不是一个轻巧的活,涉及大量繁杂的事务,所以仓促迁都南中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再说投靠东吴,当时虽说还是三国鼎立,但曹魏政权一家独大实力远强于东吴。

如果投靠东吴,东吴后期又肯定会被曹魏消灭,那时再跟随东吴一块儿投降曹魏的话,肯定没有现在直接投降曹魏的身价高。既然都是投降俯首称臣,那么不管投靠谁性质都是寄人篱下,所以与其投靠实力远远不如曹魏的东吴,还不如一锤定音直接投降曹魏。有时候咱们老看不起刘禅,当然他听信宦官黄皓是不对的,但事已至此,如果还一味的拼死力立忠烈牌坊,必定会灭他刘氏一脉。

蜀汉后期为何沦落到无人可用?其实蜀汉人才济济,诸葛亮为何却不敢用?

因最近办培训班较忙,本不欲作答,但在看了有些不着边的回答后,又不得不说几句!首先指示,题主说蜀汉后期人才济济的观点有失公允。①,蜀国没一统天下根本就不是孔明之过!!!汉刘邦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最终战胜项羽,其一得力于跟隨他的能人智士是一跟到底!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一直扶佐刘邦由弱转强。直到把项羽消灭为止。

其二是对手项羽虽强,但他搞分封制又连年征战,人怨沸腾,最终由强变弱!所以刘邦最后垓下一战成功!②,反观孔明,在他准备六出祁山之前,经历了关羽失荊州败走麦城,刘备征吴遭火烧连营,使蜀国军力几乎损失殆尽!后来,五虎上将相继而去仅胜赵云,后主刘禅百无一能,全仗孔明支撑,先是安居平五路来犯之敌,后与东吴修好,内修政理,积草屯兵,七擒孟获消除后顾之忧。

孔明伐魏纯是以小击大,以弱征强。③,关于培养人才,从现象上看,孔明抓的不够,而且错用马谡造成损兵折将失地陷城。但能用蒋琬和费文伟,收姜维继承遗志,姜维九伐中原延续蜀国天下几十年,这不是孔明的功劳吗?再说,从整个历史来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看人用人百之百的准确!因此,以蜀国未一统天下为借口,来贬低或责怪诸葛亮是不应该的!。

文章TAG:不向南蜀国蜀汉发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