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蜀国后期为什么没猛将,为什么没有名将了

蜀国后期为什么没猛将,为什么没有名将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5:33:2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蜀汉后期,随着刘备外族势力的人才凋零,益州势力开始主导主流,蜀国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诸葛亮为了压制他们,必然使本土人员得不到重用。这就使得人才接替出现了断流。第四,姜维方面。姜维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不断发动对魏国的战争,使蜀国没有得到修养生息,大大损耗了国力,百姓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从而产生厌战的情绪,并渴望统一。

蜀汉后期第一武将魏延。为何最后会落个诛三族的下场?

有些人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魏延,但其实并不是。魏延落得这么个下场都是自找的,他作为一名拥有赫赫战功的将军,却不知道谦虚和低调,反而狂妄自大,在孔明还活着的时候就对他颇有微词,孔明去世了之后更是靠着自己的战功目中无人,加上当时刘禅年纪太小无法掌管大权,魏延甚至不想继续为刘禅效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曾经派人去询问魏延的意思,当时魏延就直接说了,孔明虽然已经死去,但是我还在,我们不可能因为孔明一个人的离去就使蜀国荒废。

再说了,我魏延是什么人,是不可能受杨仪的摆布,仅仅做一个断后的将士。魏延一直对孔明颇有微词,不懂得孔明的良苦用心,并且还多次违反朝廷的命令,自然会被当做叛乱处理掉,并且魏延性格狂妄不懂谦虚,早就已经得罪了很多人。要知道从古至今,战功显赫但是名声不好的武将是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的。当时军中有很多人对魏延心有芥蒂,但是孔明一直还在重用他,而魏延也就是靠着孔明的重用得到了封地,但魏延不仅没有感谢孔明的宽容,反而更加狂妄,几次三番的觉得孔明要陷害他,所以说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要说魏延当时向孔明献计谋没有得到采纳,并不是孔明故意针对魏延,只是当时孔明是根据蜀国而专门定制的作战计划。毕竟长安是魏国的重兵之地,就算可以攻下长安也不一定可以守得住,所以孔明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再加上孔明作为三军的统帅,做事不能意气用事,一定要考虑后方,而魏延只是一个将领,只需要上场杀敌,并不用考虑全局。

蜀汉后期为何沦落到无人可用?其实蜀汉人才济济,诸葛亮为何却不敢用?

因最近办培训班较忙,本不欲作答,但在看了有些不着边的回答后,又不得不说几句!首先指示,题主说蜀汉后期人才济济的观点有失公允。①,蜀国没一统天下根本就不是孔明之过!!!汉刘邦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最终战胜项羽,其一得力于跟隨他的能人智士是一跟到底!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一直扶佐刘邦由弱转强。直到把项羽消灭为止。

其二是对手项羽虽强,但他搞分封制又连年征战,人怨沸腾,最终由强变弱!所以刘邦最后垓下一战成功!②,反观孔明,在他准备六出祁山之前,经历了关羽失荊州败走麦城,刘备征吴遭火烧连营,使蜀国军力几乎损失殆尽!后来,五虎上将相继而去仅胜赵云,后主刘禅百无一能,全仗孔明支撑,先是安居平五路来犯之敌,后与东吴修好,内修政理,积草屯兵,七擒孟获消除后顾之忧。

孔明伐魏纯是以小击大,以弱征强。③,关于培养人才,从现象上看,孔明抓的不够,而且错用马谡造成损兵折将失地陷城。但能用蒋琬和费文伟,收姜维继承遗志,姜维九伐中原延续蜀国天下几十年,这不是孔明的功劳吗?再说,从整个历史来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看人用人百之百的准确!因此,以蜀国未一统天下为借口,来贬低或责怪诸葛亮是不应该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三国后期,蜀国真的没有可用的武将了吗?你怎么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早就已经广泛流传。不少人一直都认为这句话是蜀汉政权后期人才缺乏的真实写照,那么这句话真的能反映蜀汉后期没有可以的武将吗?我觉得其实也不完全这样!廖化其人真的是无名小辈吗!如果把时针拨回到刘备称王时代的话,廖化应该算是无名小辈!当时刘备集团确实人才济济,文武官员达到了顶峰。

那时候的廖化只是关羽手下一名普通的副将。廖化也没有本事突破孙权的包围圈,前往上庸请求援兵。襄樊之战中廖化的命运和其他将领一样被孙权俘虏。廖化被俘虏之后一心想着如何逃回刘备身边。最终廖化想到的了用装死的方式逃回了刘备身边。当时的廖化有一个优点,他的年龄比较小。廖化逃回蜀汉以后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诸葛亮北伐时期,廖化算是诸葛亮手下可以依靠的武将。

诸葛亮去世之后,廖化依然是蜀汉重要的将领,并且官至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姜维北伐时期,廖化已经成为姜维手下最有资历的将军。随着战争的历练与时间的积累,廖化已经成为蜀汉阵营中最重要的将军。廖化也成为三国后期将军中,无数不多经历东汉割据时期的将军。汉末割据时期,三方将领人才济济。当时的廖化确实没有资格当“先锋”,而到了蜀汉后期昔日的大将都先后去世,昨日的“小辈”却已经却可以充当国家栋梁。

所以的觉得这句话也不一定全是否定廖化,也可能有“媳妇熬成婆”的意思。从人才数量和质量上说,蜀汉确实是人才匮乏。如果从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来看的话,蜀汉的实力最弱小。蜀汉灭亡之时只有28万户,人口才只有94万。孙吴拥有52万户,人口230万。曹魏拥有103万户,人口443万。人口数量远远少于曹魏和孙吴,所以蜀汉人才凋零也在情理之中。

这也是蜀汉后期,人才、军队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蜀汉前期人才大多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刘备带过来的荆州集团势力。刘备失去荆州之后便失去了重要人才供应地,也是蜀汉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蜀汉文武官员的二代成色相对较弱。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非常勇猛,但是子嗣却非常少,他们的子孙后代也都是德大于才。诸葛亮文武双全,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品格没得说,能力也只能说一般。

马超、庞统、法正、黄忠等人要吗没有后代,要吗后代根本不值得一提。相比较于蜀汉,曹魏和孙吴的“二代”则好优秀很多,数量也相对较多,如陆逊之子陆抗、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等人。蜀汉政权其实算是“外来势力”建立的政权,益州集团、东州集团并不十分认可蜀汉政权。益州集团许多官员并不是真心为蜀汉效力,魏国大军压境的时候,益州集团率先提出了投降的建议。

大量益州本地人不认可蜀汉政权,也是蜀汉人才人才匮乏的原因。所以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以看出蜀汉可用的武将确实不多。蜀中多才俊,只不过缺少一双发现才俊的眼睛。蜀汉政权三个时期主事人的识人眼光是越来越差。刘备的识人之能绝对是上乘,所以刘备时期蜀汉集团人才济济。不少小将经过刘备的提拔成为能够成为镇守一方的栋梁之才。

比如刘备提拔了魏延,魏延完美地完成了镇守汉中的任务,也成为诸葛亮时期最优秀的武将。刘备兵败夷陵之后,第一次见到马忠便认定马忠可堪大任,马忠也成为可以镇守一方的大将。诸葛亮提拔人才的能力比不上刘备,但是诸葛亮重用人才的能力非同一般。所以诸葛亮只提拔了姜维等少数几个人才,刘备提拔的人才也都能人尽其用。诸葛亮去世之后,尤其是黄皓擅权之后,蜀汉几乎没有提拔出什么人才,直接导致蜀汉出现人才断层。

其实当时蜀汉并不是完全没有人才可用,只不过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或者被打压而已。比如蜀汉灭亡之时曾经有一个名叫罗宪的将军,只用两千老弱便阻挡了孙吴几万大军的进攻,可以堪称是古代版的“喋血孤城”。这样一位人才却没有受到重用,最后只被调到东部边疆。如果罗宪能够受到重用,把罗宪摆在江油或者绵竹也许就不会有邓艾什么事。

文章TAG:蜀国猛将名将后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