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将神殷郊给什么护符,看《封神演义》小娥

将神殷郊给什么护符,看《封神演义》小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20:32:3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但在武王,他却用起这个理由来非常不顺手。一方面,纣王还是他名义上的主子;另一方面,姬昌死前也千叮咛万祝嘱咐不能伐商。而和殷郊的交战,虽然不是直接面对纣王,却是面对纣王之子——未来的储君殷郊。因此,为了避免背上不忠不孝的罪名,武王必须演出这荡气回肠的一幕来。武王曰:“相父今日把储君夹在山中,大罪俱在我姬发了。

望列位老师大开恻隐,怜念姬发,放了殿下罢!”燃灯道人笑曰:“贤王不知天数。殷郊违逆天命,怎能逃脱,大王尽过君臣之礼便罢了。大王又不可逆天行事。”武王两次三番劝止。子牙正色言曰:“老臣不过顺天应人,断不敢逆天而误主公也。”武王含泪,撮土焚香,跪拜在地,称臣泣诉曰:“臣非不救殿下,奈众老师要顺守天命,实非臣之罪也。

”看武王这番“表演”,他好像是迫于无奈被裹挟进入了这场“封神大战”之中,很多身不由己。但也实在让人感叹他的演技拙劣。如果他真的忠于纣王,真心可怜殷郊,那何以殷洪绝命的时候,不见他有任何表示呢?其实,只不过是因为殷郊是未来的储君罢了。他不想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这样的话,燃灯和子牙又如何能听呢?他们本来就身负天命,必须让武王继承大统,让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各司其职,而殷郊恰是其中之一,他们又怎么能不下手呢?这才是其中之一,莫慌,武王还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当姜子牙上表让武王“吊民伐罪”之时,武王百般推辞,也拉出了不忠不孝这两个理由(毕竟姬昌死前千叮咛万嘱咐过他),直到散宜生提出了“观政于商”这个理由,武王才算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个提议。话说回来,“吊民伐罪”和“观政于商”到底有何区别呢?前者侧重兴师问罪,自矜天命,未免给人感觉太过骄傲自大,姜子牙等臣子骄傲一下可以,但以武王的身份,这样狂妄就不合适了;后者侧重矫正得失,态度一下子谦卑了很多,还有一种“清君侧”的感觉。

(历来反叛之人,都深入地学会了这一点。“大楚兴,陈胜王”是前者的曲折表现;吴王刘濞筹划的“七国之乱”,则是对后者的扭曲。)所谓“帝王心术”,无非如此。故而,当武王和子牙即将与四百诸侯会合之时,子牙暗暗吩咐众位诸侯以“观政于商”为由去请武王,而武王也正好装聋作哑,推为不知。其实,所谓的“观政于商”不过是借口罢了。

武王只要是正常人的心智,又岂会不知?于是,当个别不知好歹的诸侯如彭祖寿等人不小心点明了武王的心事的时候,武王也只好假意谦让。再后来,作者为了体现武王的仁德,说他连“鼓进金止”的意思也不知道。于是乎整个大战,各诸侯都在争相报仇,纣王英勇,诸侯死伤无数,而只有武王按兵不动,坐收渔翁之利。姜文焕等众将纣王围在核心,还一鞭打伤了纣王后背。

过后,武王发话:“今日这场恶战,大失君臣名分,姜君侯又伤主上一鞭,使孤心下甚是不忍。”借力打力,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到最后,纣王在鹿台放了一把大火,宣告殷商彻底灭亡。武王见状,掩面不忍看视,兜马回营。更别说像《史记》中说的那样“遂斩纣头,县(悬)之白旗”了。没了纣王,姜文焕再次建议武王承继大统,早登大位。

武王还是百般推辞,众位诸侯一起请愿也不答应。后来,还是姜子牙承接了这个“骗人”的活儿,说咱们别说了,先祭祀天地吧,后面如果有了大贤人,武王你再让位不迟。武王这才答应。从武王的种种行为来看,他的这些举动,不乏伪善的成分。整个伐纣过程,武王看似被姜子牙裹挟,被众仙家裹挟,其实乃是君臣间唱的一出“双簧”,一个人在台前表演,一个人在幕后遥控。

《封神榜》里的两个太岁,殷郊和杨任谁的神权更大呢?谁的法力更高呢?

谢邀@悟空问答。小哥出品,必属精品。要明白两个人谁的神权更大?谁的法力更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何为太岁?太岁是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 道教《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可见太岁,乃诸神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凡流年不顺者皆须礼拜。太岁轮值,天界六十位大将军每年轮流当值。

文章TAG:护符殷郊小娥封神演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