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谋三国17区什么时候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议员窜访台湾

谋三国17区什么时候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议员窜访台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8:58:0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主张二:赤壁之战三国中的刘备汉政权,在赤壁之战以前一直没有持续地作为割据一方的独立军阀存在,而是大部分时间依附于别的诸侯。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军团方才“暴发”成割据西南的一方实力派诸侯,并奠定了日后三国的基本格局。所以,以赤壁之战作为三国始年的说法,是为了把割据最晚的刘备兜进去,并且把之前的汉末群雄时期(184-208)与日后的三足鼎立区分开。

这种主张比较晚起,应当算是现代史学研究方法介入之后的产物。主张三:曹刘孙先后建国曹操、刘备、孙权先后216-222年间称王,曹丕、刘备、孙权先后在公元221-229年之间称帝,孙权虽称帝晚,但称吴王的时间大致与曹刘称帝相近,所以基本上在公元219-222年之间,也即汉中之战、襄阳之战与夷陵之战之间,魏王国升格为魏王朝,汉中王国升格为汉王朝,孙权幕府升格为吴王国,大致在曹丕代汉之后,名实相副的“三国”纷纷建立起来,那么,既然东汉终结了,就必须有一个称号取而代之,三国便很适合描述西晋灭蜀之前的形势,所以,狭义上的三国便从曹丕代汉起算。

主张一基本上算是广义的三国时期始年,主张三算是狭义的三国时期始年。主张二的存在感要比主张一、三弱一些,可以看做是汉末时期或广义三国时期的一个内部小分期。三种主张均有其合理性,所以我们读史时,大可不必纠结于孰是孰非,而是要明白三个主张背后的逻辑,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段乱世。觉得本答有帮助,一定要点赞支持哦,您的赞同是原创文字的必备动力哦。

为什么说《隆中对》是三国第一谋?

朴槿惠什么时候会出狱

《隆中对》还称不上“三国第一谋”的美誉,在同时代有很多设想都极为精彩。《隆中对》因为本身就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再加上《三国演义》在社会上的影响,被很多人熟知。因为它传递出的战略远见,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三国中最为精彩的谋略。但如果考察史实就可知道,《隆中对》中所讲述的天下格局其实是当时一流谋士的共识,并且有人早在诸葛亮之前就已经提出过这种构想了。

所以,认为《隆中对》是三国第一谋的想法有偏颇。下面就对这一天下格局的构想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并看看与诸葛亮同时代的谋士是如何来预见这一格局的。第一,《隆中对》都讲了什么内容《隆中对》中,诸葛亮主要给刘备讲了三件事,可以看作能让刘备统一天下的“三步走”。首先,提出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通过对曹操和孙权力量的分析,认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但是,曹操的力量强大,孙权的优势在于固守,力量相对弱小。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联合孙吴,共同抵抗曹操,作为保存自身的方法。其次,提出荆州、益州两处根据地的建设。诸葛亮介绍荆州的地利: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先取荆州,然后再图两川,做到三分天下的格局。可以说刘备的王霸之路就是从取得荆州开始的。

而“隆中对”实际上就达到了这一步,然后随着荆州的丢失而夭折了,第三步成为了构想。最后,规划统一天下的进军路线。由荆州北上,汉中牵制,可以让曹魏陷入两线作战;以益州为大本营,从荆州东进,可以攻取东吴。这是《隆中对》最终的战略目的。从三足鼎立变成二分天下,进而达到一统。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很高,所以曹操在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败给刘备的同时,孙吴撕毁孙刘联盟,和曹魏一起擒杀了关羽,将蜀汉势力从荆州清除。

《隆中对》的构想就此夭折。第二、有人在诸葛亮之前就提出过这个构想如果此种格局唯有诸葛亮一个人提出来,那《隆中对》被认为是“三国第一谋”绝不为过。但实际上,不止一个人提出过类似的构想了。公元200年,鲁肃为孙权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可以看出,鲁肃也同样看出来了,曹操是不能硬碰的,只有发挥优势,固守江东,夺取荆州,然后再逆江而上,攻取两川,与曹操划江而治。其路线也是从三足鼎立到二分天下,与《隆中对》的构想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站在东吴的角度来看格局的衍变。

文章TAG:三国窜访波罗的海议员台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