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蒙城县楚村镇有多少人姓于,十一月份蒙城好人名单揭晓

蒙城县楚村镇有多少人姓于,十一月份蒙城好人名单揭晓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6:54:44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苦县(谷阳)虽靠近谷水,但毕竟是涡河支流。于是谷阳不断南迁,终于在唐代迁到今义门涡河岸边。由于县治所从谷之阳移到谷之阴,再称谷阳就名不副实了,于是改为真源。四是,贞观八年宿州增领谷阳,十七年谷阳又隶属徐州。谷阳(苦县)位置必在谯城和宿州、徐州之间,当然既可以西归亳州,也东归宿州和更远的徐州。如果非要说谷阳(苦县)在谯城以西,它又怎能绕过谯城、城父,再归属东面临涣和更远的徐州?六、真源作证唐代李姓王朝以李耳为祖,对老子尊崇无比。

开国皇帝李渊尊老子为圣祖,下令各地修建老君庙,钦定道教的国教地位;唐高宗和武则天亲往老子故里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唐玄宗亲为《道德经》作注,编写《开元道藏》,天宝二年老子祠改称天静宫。两部《唐书》对此记载特别详细。关于真源县的地理位置和治所,《新唐书·张巡传》记载:“更调真源令。

安禄山反,天宝十五载正月,贼酋张通晤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降贼,逼巡为长史,使西迎贼军。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这一则史料《资治通鉴》也有大致相同的表述:“先是谯郡太守杨万石以郡降安禄山,逼真源令河东张巡使为长史,西迎贼。巡至真源,帅吏民哭于玄元皇帝庙,起兵讨贼,吏民乐从者数千人。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安禄山造反,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自西向东一路杀来,攻占了谯郡。在谯郡太守杨万石逼迫真源县令张巡投降时,他本人早已经投降,谯城已沦陷在安史叛军手中。为了讨好叛军,杨万石命真源令张巡为长史,率众西行亳州投降。一个“西”字,锁定了真源在谯东的地理位置。试想,如果按照一些学者所谓“真源在谯西”的说法,叛军从西面一路杀来,难道会留下一个所谓的“真源”直取谯城吗?张巡是热血男儿,爱国名将,如果他的军队在谯西,难道他会无动于衷,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屠戮百姓,血洗真源、谯城吗?正因为真源在亳州东南数十里,所以这里才有暂时的安宁。

如今亳州失守,真源危在旦夕。张巡誓死抗战到底,决不投降。当时真源离老子庙(今天静宫)不远,真源也建有玄元皇帝庙。张巡出兵以前,率领数千将士向老子哭诉,对老子宣誓:一定要打败安史叛军!那场面,那气势,真是感天动地。后来由于寡不敌众,真源最终难免遭劫,变成一片火海和废墟,县城只剩下一个仪门。此即后来真源叫“仪门”,又叫“义门”的原因。

如今义门镇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古镇,有玄帝庙等历史遗迹。《水经注》记载 “二女孤堆”即楚灵王墓,也在义门南二里。七、卫真作证老子故里唐朝称真源县,到了宋代改称卫真县,其居谯左的地理方位、管辖疆域和治所,也没有变化。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春,宋真宗到亳州卫真朝谒老子,亲自撰写《御制朝谒天静宫颂并序》:“天静宫者,介谯郡之列壤,滨涡水之鸿州;择元辰于摄提,诣殊庭于谯左。

”“摄提”即甲寅年,大中祥符七年;“殊庭”指仙人住的地方;“谯左”即亳州之东。同年真源县改名为卫真县。随后,有两块碑记出现了。一块是天禧二年(1018年)盛度所撰修建天静宫碑,一块是《先天太后赞碑》。关于天禧二年盛度所撰修建天静宫碑,涡阳天静宫有元代至顺三年张启岩撰《天静宫兴造碑记》记载:“独天禧二年(1018年)盛度所撰碑,文漫灭不可读,而铭半存。

三班借职王宗彦、同监修官、亳之守臣、监修者在焉。盖奉敕为之也。”宋代盛度所撰写的天静宫碑刻虽然现在失传,但是元代碑刻就是最有力的见证。碑文中告诉我们很多重要信息:宋代朝廷派许多官员来负责重修天静宫,一是说明天静宫历史悠久,宋代修建的应是汉唐建筑;二是表明修建天静宫是敕建,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三是天静宫和天静宫的名称变化,宋真宗把县名真源改为卫真,宫名在颂文中仍称太清;张启岩撰《天静宫兴造碑记》时称,流星园天静之旧基。

宫名若改为天静,在四年后盛度所撰碑文中应有记载。按理推断,当时天下各州郡都有天静宫,为了与各地有所区别,以突出老子故里之崇高地位,在将真源改名卫真的同时,就把天静宫改为天静宫了。四是此碑立于宋真宗拜谒老子之后四年,肯定与《先天太后赞碑》竖立在鹿邑天静宫一事有关,这块碑应该比《先天太后赞碑》还有价值。具体是怎样的细节,有待深入考证。

文章TAG:蒙城县人姓蒙城十一月份村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