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问答 > 汽车知识 > 程丛夫,曾经在麦凯伦培养过后来又放弃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程丛夫,曾经在麦凯伦培养过后来又放弃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7-21 19:35:01 编辑:汽车经验 手机版

1,曾经在麦凯伦培养过后来又放弃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程丛夫

曾经在麦凯伦培养过后来又放弃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2,为了F1梦想几代中国车手前赴后继我国出名的赛车手都有哪些呢百度知

为了F1梦想几代中国车手前赴后继,我国出名的赛车手都有哪些呢?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周寰伴随着周冠宇签订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变成下本赛季的正车手,中国总算有着了在历史上第一位F1赛车手。为了这一天大家等候了很久太久,以往的岁月里,周冠宇的老前辈们也曾为了更好地这一个同样的理想倾尽所有,尽管最后无法筑梦,但她们一样非常值得记忆力。程丛夫。勇士,程丛夫早在上个世纪,就会有中国赛车手走向世界,想在竞速赛车乃至F1的疆域中刻上中国人的名字。1984年出世的程丛夫毫无疑问是这一人群中的先驱者。他17岁就前去英国,争霸英格兰福特汽车表达式,19岁被迈凯伦车队签订,变成运输队培养方案中的一员,那时候和他做同伴的就会有如今如日华鑫的F1总冠军汉密尔顿。以后的旅欧新征程中,程丛夫持续拿到雷洛表达式冬天杯亚军、雷洛表达式全年度亚军的优异成绩。2007年,23岁的程丛夫得到了参与英国F3比赛的机遇,这也是那时候中国赛车手在海外参与的最高级的比赛。接着,程丛夫获得了N组本年度亚军的优异成绩,而且5次夺得冠军,12次走上颁奖台。那时,就算差别人眼由此可见,但程丛夫仍然被觉得是中国将来最有可能触遇到F1的年轻人。但下一步的日里头,他的岗位运动轨迹悄悄地发生了转变——2008年参与勒芒24钟头耐力赛,2009年参与纽博格林耐力赛,2010年参加德国旅居房车冠军赛……程丛夫的主渠道逐渐从竞速赛车抽身,时迄今日,37岁的程丛夫仍然活泼在跑道上,但F1于他只有是一个遥远的梦。现如今这种以前的懵懂少年也没有在表达式比赛中给大家留有大量记忆力,她们大部分人仍然在其余的跑道上疾驰,而作为赛车运动埃及金字塔尖塔的F1,针对先前全部的中国赛车手而言,仿佛海市蜃景,你看得清却摸不到。也正是如此,现如今周冠宇可以真真正正冲入F1更看起来难能可贵:他本人在各个表达式的良好主要表现众所周知;此外,中国的赛车运动在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持续走高,可以说,多方协力造就了眼底下这一里程碑式时时刻刻。

为了F1梦想几代中国车手前赴后继我国出名的赛车手都有哪些呢百度知

3,程丛夫血型

程丛夫(Cheng Congfu)简历 籍: :19848月15 血型:AB型 : 北京 婚姻状况:单身 身高:1.78米 体重:61公斤 居住:英 赫尔 喜音乐:音乐 :游泳 喜赛道:银石 F1偶像:雷克南 车号:23 竞赛史 2004 程丛夫继续由迈凯轮F1车队支持征战 2004赛季参加2004英雷诺程式锦标赛全20场比赛 2003 六月作迈凯轮F1车队车手发展计划部受迈凯轮F1车队支持英雷诺程式曼诺尔车队车手7月26宁顿公园赛道第8轮比赛参加自首比赛雷诺程式锦标赛参加两比赛获两冠军 2002 亚洲程式挑战赛;获亚军;16轮比赛共参赛10轮获6 冠军并4登颁奖台雷诺程式锦标赛;8轮比赛共参赛6轮获6冠军 2001 英福特程式冬季系列赛;全卡丁车锦标赛冠军;7比赛获6冠军亚洲卡丁车锦标赛亚军两比赛获冠军季军 2000 全卡丁车锦标赛冠军;7比赛获6冠军立信港师杯公挑战赛;获两冠军 1999 立信港师杯公挑战赛全卡丁车锦标赛;亚军欧洲卡丁车公赛:第15名澳门卡丁车锦标赛(单场比赛)冠军 1998 北京卡丁车锦标赛冠军;获佳车手奖;获4冠军全卡丁车锦标赛初级组冠军;获胜利澳门赛车;3冠军香密湖赛车;冠军 1997 北京庄周卡丁车竞赛;总绩第2名;车队冠军第二届北京卡丁车顺翔杯赛冠军 1996 第届北京卡丁车顺翔杯赛冠军

程丛夫血型

4,你觉得F1车手有多厉害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徐浪,韩寒指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就是徐浪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徐浪,韩寒指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就是徐浪首先不是任何人的身体都能进入F1座舱,如果你的体重差不多达到200斤或身高超过1.9米那基本就不用考虑了,坐都坐不进去。即便身材很完美F1座舱也没有多少富余空间,在F1当中的坐姿差不多是半躺着的,刹车油门踏板的高度和方向盘差不多。如果不是专业的F1赛车手,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知名汽车媒体记者要想上手F1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BBC Topgear的主持人哈蒙德就在赛道上测试过早期的雷诺V10发动机的赛车。首先起步就很困难。F1的离合器释放和转速控制与量产的手动挡汽车完全不同,V10年代的发动机最高可以超过18000转的转速,干地起步要用到6000转,离合器的释放开关在方向盘上,稍微控制不好就会熄火。不过现在的F1都有了防熄火的保护程序,起步没有以前的F1那么困难了。但是想获得一个既不触发保护程序又不让F1轮胎过度空转的起步对于F1职业车手来说都不是很容易的。真正的问题在行驶起来之后如何让轮胎和刹车进入工作温度。大家看过F1比赛都有热身圈,在这一圈里车手往往不断的来回打方向,急加速重刹车,目的就是为了让刹车和轮胎进入工作温度。碳纤的刹车系统工作温度可高达900摄氏度,如果达不到400度,刹车就像没有一样,再狠踩可能瞬间就又轮胎抱死了,但对于民用车来说根本不需要让刹车预热,刹车盘片要是超过400度就着火失效了。F1在干地上使用的是热熔胎,轮胎胎面需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进入最佳工作温度,否则重量只有600-700kg的F1赛车很难获得足够的机械抓地力,过低速弯时很容易就打转了。所以如果不能让刹车和轮胎升温F1是根本无法驾驶的,即便轮胎刹车达到工作温度,如果在赛道上无法达到一定的速度轮胎和刹车也是无法保持住这个工作温度的,简单来说达不到专业车手的基本驾驶技能根本就无法开这个车。F1赛车拥有很高的极限速度和高速过弯能力,甚至可以达到5G以上的横向加速度,一般人如果不经过训练肯定是无法驾驶F1,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判断和反应时间来应对F1的速度,即便车辆发挥到极限,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身体也很难承受如此大的过载G值,看看F1车手的颈部有多粗壮,他们对饮食、体重和健身的要求极为苛刻,如果很享受啤酒、烤串+花毛一体的人还是别考虑这个了。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徐浪,韩寒指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就是徐浪首先不是任何人的身体都能进入F1座舱,如果你的体重差不多达到200斤或身高超过1.9米那基本就不用考虑了,坐都坐不进去。即便身材很完美F1座舱也没有多少富余空间,在F1当中的坐姿差不多是半躺着的,刹车油门踏板的高度和方向盘差不多。如果不是专业的F1赛车手,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知名汽车媒体记者要想上手F1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BBC Topgear的主持人哈蒙德就在赛道上测试过早期的雷诺V10发动机的赛车。首先起步就很困难。F1的离合器释放和转速控制与量产的手动挡汽车完全不同,V10年代的发动机最高可以超过18000转的转速,干地起步要用到6000转,离合器的释放开关在方向盘上,稍微控制不好就会熄火。不过现在的F1都有了防熄火的保护程序,起步没有以前的F1那么困难了。但是想获得一个既不触发保护程序又不让F1轮胎过度空转的起步对于F1职业车手来说都不是很容易的。真正的问题在行驶起来之后如何让轮胎和刹车进入工作温度。大家看过F1比赛都有热身圈,在这一圈里车手往往不断的来回打方向,急加速重刹车,目的就是为了让刹车和轮胎进入工作温度。碳纤的刹车系统工作温度可高达900摄氏度,如果达不到400度,刹车就像没有一样,再狠踩可能瞬间就又轮胎抱死了,但对于民用车来说根本不需要让刹车预热,刹车盘片要是超过400度就着火失效了。F1在干地上使用的是热熔胎,轮胎胎面需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进入最佳工作温度,否则重量只有600-700kg的F1赛车很难获得足够的机械抓地力,过低速弯时很容易就打转了。所以如果不能让刹车和轮胎升温F1是根本无法驾驶的,即便轮胎刹车达到工作温度,如果在赛道上无法达到一定的速度轮胎和刹车也是无法保持住这个工作温度的,简单来说达不到专业车手的基本驾驶技能根本就无法开这个车。F1赛车拥有很高的极限速度和高速过弯能力,甚至可以达到5G以上的横向加速度,一般人如果不经过训练肯定是无法驾驶F1,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判断和反应时间来应对F1的速度,即便车辆发挥到极限,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身体也很难承受如此大的过载G值,看看F1车手的颈部有多粗壮,他们对饮食、体重和健身的要求极为苛刻,如果很享受啤酒、烤串+花毛一体的人还是别考虑这个了。从汽车驾驭的能力角度来看,F1车手无疑是处于金字塔尖端的一群人。要成为F1车手我觉得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有非常渺茫的机会。生活在一个公平且汽车文化非常发达的环境,家境宽裕,从小就要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并从3-4岁开始就经历非常系统的车手养成计划。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在一些低级别的方程式比赛中获胜引起赛车领域星探的关注并支持,最终成为大车队青训营中的一员,继续经过不断的训练和竞争依然展现出非凡的竞争力并在F3和F2的赛事中崭露头角获得年度前几名便有机会成为一些F1车队的后备力量,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入F1现在中小车队锻炼一段时间,如果依然有不错的表现又赶上机会机遇适合,便有机会进入有竞争总冠军机会的大车队。相比低级别的方程式赛车和房车赛,F1是拥有更高极限的赛车,过弯的最大侧向G值可以达到5G左右,一场比赛下来车手会脱水3-4公斤,直路尾端的一次重刹车就要作用在刹车踏板40kg左右的力量,这就需要F1车手不仅有强健的身体,还要在高负荷的操控状态下,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判断,并做出精准的车辆操控。这些对于一般的驾驶者是根本无法想想的。如果没有专门培训过的赛车手驾驶F1都无法让赛车的轮胎和刹车温度进入工作窗口,根本压榨不出任何车辆的性能,而对于这些赛车手来说,他们可以把一台在F1赛道上超过300km/h的赛车准确的压榨出极限,并精准的完成极限过弯。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徐浪,韩寒指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就是徐浪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徐浪,韩寒指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就是徐浪首先不是任何人的身体都能进入F1座舱,如果你的体重差不多达到200斤或身高超过1.9米那基本就不用考虑了,坐都坐不进去。即便身材很完美F1座舱也没有多少富余空间,在F1当中的坐姿差不多是半躺着的,刹车油门踏板的高度和方向盘差不多。如果不是专业的F1赛车手,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知名汽车媒体记者要想上手F1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BBC Topgear的主持人哈蒙德就在赛道上测试过早期的雷诺V10发动机的赛车。首先起步就很困难。F1的离合器释放和转速控制与量产的手动挡汽车完全不同,V10年代的发动机最高可以超过18000转的转速,干地起步要用到6000转,离合器的释放开关在方向盘上,稍微控制不好就会熄火。不过现在的F1都有了防熄火的保护程序,起步没有以前的F1那么困难了。但是想获得一个既不触发保护程序又不让F1轮胎过度空转的起步对于F1职业车手来说都不是很容易的。真正的问题在行驶起来之后如何让轮胎和刹车进入工作温度。大家看过F1比赛都有热身圈,在这一圈里车手往往不断的来回打方向,急加速重刹车,目的就是为了让刹车和轮胎进入工作温度。碳纤的刹车系统工作温度可高达900摄氏度,如果达不到400度,刹车就像没有一样,再狠踩可能瞬间就又轮胎抱死了,但对于民用车来说根本不需要让刹车预热,刹车盘片要是超过400度就着火失效了。F1在干地上使用的是热熔胎,轮胎胎面需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进入最佳工作温度,否则重量只有600-700kg的F1赛车很难获得足够的机械抓地力,过低速弯时很容易就打转了。所以如果不能让刹车和轮胎升温F1是根本无法驾驶的,即便轮胎刹车达到工作温度,如果在赛道上无法达到一定的速度轮胎和刹车也是无法保持住这个工作温度的,简单来说达不到专业车手的基本驾驶技能根本就无法开这个车。F1赛车拥有很高的极限速度和高速过弯能力,甚至可以达到5G以上的横向加速度,一般人如果不经过训练肯定是无法驾驶F1,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判断和反应时间来应对F1的速度,即便车辆发挥到极限,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身体也很难承受如此大的过载G值,看看F1车手的颈部有多粗壮,他们对饮食、体重和健身的要求极为苛刻,如果很享受啤酒、烤串+花毛一体的人还是别考虑这个了。
职业和业余车手的差距和字面上的差异基本相同,把汽车竞技当成职业的人总能做到“人车合一”,精准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赛车车和老司机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开始十年或二十年车就有赛车手的水平,而实际水平充其量是车感比新手好一些而已,老司机和新手对于车感优秀的人而言只是几个月差距。而赛车手则不同,精确程度可以把每一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这一圈慢了几毫秒只要是赛事需要在下一圈一定能控制回来,普通驾驶员能差一分钟。其次行驶轨迹的精准程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因尾流和切线的需要脑海中认为该压到哪条线的哪个位置则一定能找的准,用铅笔在固定的位置画个X只要是专业车手愿意,可以在每圈达到这一位置后准确的让轮胎中心线压过,而且是在平均时速200km/h以上实现,这种实力是非常恐怖的。普通人驾车在这种超高速下方向盘估计连小小的倾角都不敢有,当然车辆本身的姿态控制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那么让F1赛车手驾驶民用车会是什么体验呢?(下图为俄国某F1车手在赛季之后考驾驶证的状态)职业赛车手不得不提的舒马赫,这位传奇车手也有一段驾驶出租车的趣闻。作为连续多届F1总冠军的舒马赫有很壕的生活状态可以理解,在舒马赫的一次全家德国行的旅行中,舒马赫为了选择一条德牧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小镇买狗;在交易完成后需要赶飞机返回瑞士,但小镇离机场有30公里远,为赶时间舒马赫亲自驾驶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是喜不胜收。一台限速为163km/h的欧宝商务车(可理解为VAN或大面包),在舒马赫的的驾驶中频频以最高车速狂飙,而且能够让这样一台VAN做出诡异的超车动作为没有是出现任何事故;在顺利达到机场后,出租车司机伊尔马兹的评价为:这是我人生中最酷的一段车程,当然也是最快的一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其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因为这台车最终以很高的价格被拍卖了。能把这类车控制到极速驾驶而且能保证安全,普通人谁能做的到?这就是赛车手与普通老司机的区别,业余选手再牛也是票友,专业人士再差也是老师级别的存在;这和相声圈很像,颠大勺的、电工以及博士即使有文化他也不是说相声的,外行永远都是外行。(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韩寒在国内的车手中,无论是拉力还是场地实力都是不错的,多年下来的双料冠军成绩也可以客观的说明些问题。从2002年那会儿他通过极速改装接触赛车能看得出来,虽然平时这个人感觉很散漫,但是坐进赛车还是非常的专注,那会儿能把稿费挣来的钱大把大把投入在赛车领域的个人确实也不多。热爱+一些天赋+持续的投入在比赛中磨练是能获得国内比赛的成功的基础。当然,对于韩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在进入赛车圈子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当时拥有很多年轻的粉丝,这也是一些赞助商所看重的,尤其在中国当时少有赞助商愿意投钱在赛车领域,有知名人士的参与,很多赛车队也是比较欢迎的。但作为一个座驾车手能获得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冠军说明了两方面问题。1.国内其实有很多有潜力和天赋的人才,但没有资金或者舍不得象韩寒那样有勇气大笔的投入在赛车领域,而被埋没。2.汽车赛事和很多比赛一样,发展并不健康,主管机构并没有真正推动赛事,种子需要土壤发芽,而他们可能干的是往地上抹水泥。所以很多能跑出成绩的人多是资金雄厚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能垄断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好成绩,就像韩寒又是国内拉力赛的冠军,又是场地赛的冠军,这本身也说明了国内汽车赛事的含金量并不高。2009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ROC挑战赛来看,和国际高水平的冠军车手PK无论是韩寒还是其他国内顶尖车手还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汽车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体制到运动员的训练、平时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随着很多国内90和00后车手的成长,他们拥有比80后韩寒这代车手更好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条件,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先进的赛车氛围下学习成长。只要国内的赛车圈子不是一潭死水,那么韩寒和老一代的车手也逐渐到了被新人取代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幸跑过纽北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跑不过。首先分析下纽北这条赛道,巨长无比,而长度的背后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头弯,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弯需要全油门过去,莱科宁可以全油门找到最佳路线,你不想死的话,就只能踩刹车……我玩gt赛车99圈的纽北都跑过,对纽北烂熟于心,游戏上我可以10分钟左右跑完全程,我当时改装的2阶宝马1系,全赛车化改装,结果实际啪啪打脸,我一圈跑了30分钟……这还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跑的……这个回答已经好久了为啥又心血来潮的更新了呢,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十多年前日本漂移皇帝土屋圭市邀请当时的wrc世界冠军马基宁去日本土屋圭市的老家群马跑山路,土屋跑这个山路跑了几十年了,可以说对这路烂熟于心了,而马基宁只是开家用车跑了一圈熟悉了下赛道,当时群马山路是下过雪的雪地路面,马基宁用翼豹标准胎,悬挂最软调教,土屋开加强版翼豹雪地胎,结果在暖胎圈第一个弯道后,土屋已经被甩的看不见了,马基宁在雪地暖胎圈在群马的直线上就跑出了200+的尾速,而土屋圭市用日产GTR R35 NISMO版晴天赛道胎最高尾速才180+,这就是差距,土屋当时直接郁闷了,而13年WRC冠军勒布驾驶赛车跑派克峰爬山赛,跑出来的成绩更恐怖,比当时的最快成绩还要快1分30秒,总结就是职业车手真不是人啊,太恐怖了。徐浪,韩寒指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就是徐浪首先不是任何人的身体都能进入F1座舱,如果你的体重差不多达到200斤或身高超过1.9米那基本就不用考虑了,坐都坐不进去。即便身材很完美F1座舱也没有多少富余空间,在F1当中的坐姿差不多是半躺着的,刹车油门踏板的高度和方向盘差不多。如果不是专业的F1赛车手,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知名汽车媒体记者要想上手F1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BBC Topgear的主持人哈蒙德就在赛道上测试过早期的雷诺V10发动机的赛车。首先起步就很困难。F1的离合器释放和转速控制与量产的手动挡汽车完全不同,V10年代的发动机最高可以超过18000转的转速,干地起步要用到6000转,离合器的释放开关在方向盘上,稍微控制不好就会熄火。不过现在的F1都有了防熄火的保护程序,起步没有以前的F1那么困难了。但是想获得一个既不触发保护程序又不让F1轮胎过度空转的起步对于F1职业车手来说都不是很容易的。真正的问题在行驶起来之后如何让轮胎和刹车进入工作温度。大家看过F1比赛都有热身圈,在这一圈里车手往往不断的来回打方向,急加速重刹车,目的就是为了让刹车和轮胎进入工作温度。碳纤的刹车系统工作温度可高达900摄氏度,如果达不到400度,刹车就像没有一样,再狠踩可能瞬间就又轮胎抱死了,但对于民用车来说根本不需要让刹车预热,刹车盘片要是超过400度就着火失效了。F1在干地上使用的是热熔胎,轮胎胎面需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进入最佳工作温度,否则重量只有600-700kg的F1赛车很难获得足够的机械抓地力,过低速弯时很容易就打转了。所以如果不能让刹车和轮胎升温F1是根本无法驾驶的,即便轮胎刹车达到工作温度,如果在赛道上无法达到一定的速度轮胎和刹车也是无法保持住这个工作温度的,简单来说达不到专业车手的基本驾驶技能根本就无法开这个车。F1赛车拥有很高的极限速度和高速过弯能力,甚至可以达到5G以上的横向加速度,一般人如果不经过训练肯定是无法驾驶F1,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判断和反应时间来应对F1的速度,即便车辆发挥到极限,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身体也很难承受如此大的过载G值,看看F1车手的颈部有多粗壮,他们对饮食、体重和健身的要求极为苛刻,如果很享受啤酒、烤串+花毛一体的人还是别考虑这个了。从汽车驾驭的能力角度来看,F1车手无疑是处于金字塔尖端的一群人。要成为F1车手我觉得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有非常渺茫的机会。生活在一个公平且汽车文化非常发达的环境,家境宽裕,从小就要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并从3-4岁开始就经历非常系统的车手养成计划。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在一些低级别的方程式比赛中获胜引起赛车领域星探的关注并支持,最终成为大车队青训营中的一员,继续经过不断的训练和竞争依然展现出非凡的竞争力并在F3和F2的赛事中崭露头角获得年度前几名便有机会成为一些F1车队的后备力量,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入F1现在中小车队锻炼一段时间,如果依然有不错的表现又赶上机会机遇适合,便有机会进入有竞争总冠军机会的大车队。相比低级别的方程式赛车和房车赛,F1是拥有更高极限的赛车,过弯的最大侧向G值可以达到5G左右,一场比赛下来车手会脱水3-4公斤,直路尾端的一次重刹车就要作用在刹车踏板40kg左右的力量,这就需要F1车手不仅有强健的身体,还要在高负荷的操控状态下,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判断,并做出精准的车辆操控。这些对于一般的驾驶者是根本无法想想的。如果没有专门培训过的赛车手驾驶F1都无法让赛车的轮胎和刹车温度进入工作窗口,根本压榨不出任何车辆的性能,而对于这些赛车手来说,他们可以把一台在F1赛道上超过300km/h的赛车准确的压榨出极限,并精准的完成极限过弯。

5,中国车手程丛夫参加的24小时赛制的比赛叫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我觉得你想要的答案应该是 24h 耐力赛

6,全国最强的赛车手是谁

CRC 徐浪 CCC 王睿 方程式 程丛夫

7,中国第一名参加F1的人是谁

现在还没有 程丛夫有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人 林志颖曾经做过试车手
现在还没有啊
还没有,希望不久能有吧!
没有啊 亚洲都没有几个

8,2010年F1车手宣布了吗

程丛夫不可能的。。 目前的F1车手一般都是从GP2出来的。。。
目前2010赛季的阵容还没有宣布!
大部分的车队还没有确定车手,法拉利确定了马萨和阿隆索组合。 程丛夫不能参赛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赞助商。
按照中国车手的排名, 董荷斌应该是先会进入F1中...
还么有大多数在周一公布
没有 KIMI 的去留影响很大 CCF 应该不太可能吧 毕竟他在A1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啊

9,林志颖为什么不加入F1

其一是技术原因。国内最顶尖的车手到了F1估计连测试车手都混不上。别跟我提董荷斌,他是荷兰长大的,国籍也是荷兰。程丛夫算是最靠前的了,都开上DTM了,在F1也没混上测试车手。欧阳若曦根本就没能进入Super License的圈子,而他已经是WTCC和ILMC的车手了。而林志颖的实力,距离程丛夫、欧阳若曦还有相当差距。作为全球最顶尖的赛事,哪怕是被人讥讽为花钱买席位玩票的付费车手,都是相当凶悍的顶级车手。比如Petrov就是一个典型。其二,钱啊……Super License难拿是一个原因,全球只有不到100人持有这种执照。而Super License还得每年更新,更新一次的费用是25万欧元左右。哪怕最穷的F1车手,每年总还能挣上个几百万欧元,再加上赞助商,还不算个大问题,但是若林志颖没能在F1立足,没比赛,没赞助商或者只有国内比赛那种级别的小赞助商,那每年25万美元的执照费用会让他迅速破产。F1是高收入高花销的地方。

10,我们中国有F1赛车手吗

快有了,程从夫已经准备和迈凯伦车队签约了,董何斌不算中国人,只能算华人,人家是荷兰国籍的。 受邀迈凯伦 程从夫再度体验激情F1 也许是因为这是F1走进中国,昨天麦克拉伦车队的休息室里多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北京小伙程丛夫。和库特哈德不同,程丛夫显然还是个孩子,谈起9月初第一次驾驶F1麦克拉伦赛车的经历,就兴奋得话匣子关不住了。   “那种感觉真的太好了,现在都觉得很骄傲,F1赛车真是全世界最快的赛车,而且之前车队给我做了一些训练,让我在实际驾车时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说,我一半的梦想实现了。”程丛夫说。(程丛夫口中另一半的梦想就是成为中国第一位F1车手。)   “第一次开F1的感觉实在很特别。我已经延迟了刹车,但后来还是发觉可以更大胆一点,再延迟一点。F1赛车的性能真是一等一的。”   尽管今年在英国参加雷诺方程式,程丛夫的成绩有点起伏,但对于未来,程丛夫依然充满了期待。我接触过的F1车手都告诉我,如果你的技术在英国雷诺方程式能排到前三,在F1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从驾驶技巧上说,两种比赛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水平有明显的区别,F1的车速度更快,抓地力好,所以操控感觉很爽,而在雷诺赛车里,车手的车感对比赛结果非常重要。”   话题又回到了程丛夫另一半的梦想何时能实现上。“每天我睁开眼睛,我不会对自己说,我明天会成为F1车手,我只会对自己说,我明天会努力工作。”程丛夫的这个回答与库特哈德的尽力而为倒是有点相像。 答案补充 程从夫应该是能当试车手了,感觉没什么大的问题哦,谢谢采纳
有,程丛夫。怎么拼不记得了
文章TAG:程丛夫程丛夫曾经麦凯伦

最近更新

  • 英朗二手车济南,别克英朗15款的济南车展裸车多少钱

    别克英朗15款的济南车展裸车多少钱快抢车网站自动进取型9.99万,自动精英型10.69万十万以下2,2021年别克英朗二手车可以卖多少钱2021年别克英朗车龄不超过一年应该是属于准新车,该车子车况良好,手续齐全的话二手车价位大体为同款类似型号和配置新车包牌价格基础上打个8.5-9折左右的价钱。3,15年别克英朗二手车高配多少合适无论是买卖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30

  • 09年众泰T200报价二手车,众泰T200都市型办好多少钱

    众泰T200都市型办好多少钱不便宜哦,但是也不算很贵,大概14万上下吧。2,14年众泰丅200无挂撞现在能值多少钱14年的众泰T200,车况良好无事故,现在的价格在1.3万左右3,众泰t200三年的二手车多少钱您好!众泰t200,09款的新车价格是5.8万左右。如果该车车况良好,无大修记录,手续齐全的话,那么它的二手价格为2.8万至3.2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

  • 威固隔热膜,威固隔热膜怎么样

    威固隔热膜怎么样威固隔热膜隔热效果和抗紫外线的效果比较好,透光率高,耐用性也很好,质保年限长达五年之久,贴膜施工流程专业,对施工人员有统一培训,有专业贴膜工具,用水量少!对车身仪表保护到位,总体来说性价比高。威固隔热膜的选择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系列来选择:一、金属系列:VK70、VK40、VK25、X15、K15、K35特点:清凉宜人、清晰视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

  • 赤峰车管所,赤峰车管所怎样查询驾驶证是否领取

    赤峰车管所怎样查询驾驶证是否领取到南山车管所大厅2楼有个窗口2,赤峰市南山车管所电话号码咨询记录·回答于2021-10-17赤峰市南山车管所电话号码单位名称赤峰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地址赤峰市红山区南山电话0476-86616173,赤峰松山区车管所位置赤峰松山大街,原松山区公安局院内。现松山刑警队西院。4,赤峰市车管所电话号码摘要请您稍等片刻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

  • 泰安二手车劳斯莱斯,泰安二手车交易市场在什么地方

    泰安二手车交易市场在什么地方泰安市比较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在泰安市车管所对面,也在年审汽车驾驶证那里对面,可以乘坐11路公交车到达,在小井转盘南边那条路上和车管所那条路上,有很多二手车市场。2,劳斯莱斯宾利和迈巴赫三个品牌的豪华程度有什么差别可能是车主事后打电话给彭丹说,美女咱约个会,聊一下,有多余的时间开个房。彭说,滚。车主一气之下提告。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

  • 风云2 ,风云2最后票房多少

    风云雄霸天下和风云2两部电视剧大家觉得怎么样《风云雄霸天下》是由徐进良执导,赵文卓、何润东、蒋勤勤、千叶真一和陶红领衔主演的玄幻神话武侠连续剧。主要讲述了天下会帮主雄霸相信泥菩萨批言:“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处心积虑找到了,还在儿童时期的步惊云和聂风把他俩当做了弟子收入麾下,慢慢抚养长大,但是又听得“成也风云,败也风云。”心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

  • f0媳妇,吧友们知道那个汽车之家论坛比亚迪F0车主晒媳妇被宝马撬走的事么

    吧友们知道那个汽车之家论坛比亚迪F0车主晒媳妇被宝马撬走的事么好多年前的事了这个好像是炒作的9343悦酷型优惠完3W5左右,整个下来4W多。2,谁TM说我F0的媳妇儿被撬了也许是个造谣的人吧别太在意清者自清3,贝克汉姆的老婆是谁中文姓名:维多利亚·贝克汉姆英文姓名:VictoriaCarolineAdams生日:1974年4月17日星座: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

  • 二手plus ID,二手iphone6 plus怎么设置id

    二手iphone6plus怎么设置id方法如下:打开【设置】,进入【iTunesStore与AppStore】,点击已经登录的【AppleID】选择【注销】,重新输入新的账号密码即可登录另一个ID。2,想买一台二手的iPhone6splus需要注意什么这个型号质量相对还比较稳定、就是Wi-Fi和阴阳屏故障偶然会发生 ......

    汽车知识 日期:2022-08-21